怀旧野猫 > 其他类型 > 华夏名人录 > 第95章 卞和

第95章 卞和(1 / 2)

一、简介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又称和氏,是“和氏璧”的发现者。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卞和在荆山伐薪时偶然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了楚厉王和楚武王,却因被误认为是石头而遭受了膑刑的惩罚。他不屈不挠,最终在楚文王的时期,这块璞玉被确认为宝玉,并被命名为“和氏璧”。卞和因此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英雄人物,其故事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二、人物生平

1. 偶然得玉

卞和,一个普通的楚国百姓,生活在春秋时期。他的生平事迹虽不详细,但因其发现“和氏璧”而名垂青史。相传,卞和在荆山(今湖北荆山)上伐薪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但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认为这并非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珍贵的璞玉。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其珍藏起来,准备献给楚王。

2. 两次献玉遭刑

卞和第一次将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然而,宫廷中的玉匠在粗略查看后,便武断地认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非宝玉。楚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故意欺君,于是下令对他施以膑刑,砍去了他的左脚。卞和没有因此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判断,等到楚武王即位后,他又拄着拐杖,将这块璞玉献给了武王。但遗憾的是,武王同样没有识得这块宝玉,再次以欺君之罪对卞和施以膑刑,砍去了他的右脚。

3. 泣玉于荆山

接连两次的打击并没有让卞和屈服,他依然坚信这块璞玉的价值。等到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这块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他的泪水哭干了,两眼甚至流出了血水。文王得知此事后,派人前去询问他为何痛哭。卞和悲伤地说:“臣非悲刖,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听后深受感动,决定亲自验证这块璞玉的真伪。他命人剖开璞玉,果然发现里面是一块璀璨的宝玉。于是,这块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而卞和也因献玉之功被楚文王封为陵阳侯。

4. 归隐荆山

虽然楚文王对卞和进行了封赏,但卞和却心灰意冷,他拒绝了陵阳侯的爵位,选择归隐荆山。在荆山抱璞岩畔,他度过了余生。据传说,卞和还曾作了一首《悲歌》,抒发心中的愤懑和不平:“进宝得刑足离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断者不续岂不冤兮……”这首《悲歌》后来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三、主要影响

1. 发现和氏璧

卞和发现和氏璧的事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件珍贵的国宝,更展示了他的敏锐直觉和高尚品德。和氏璧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宝玉之一,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和传承,最终成为了皇权的象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和氏璧雕刻成受命玉玺,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更加凸显了和氏璧的珍贵和独特。

2. 传承求真务实精神

卞和的故事传承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在面对误解和惩罚时,没有选择放弃或妥协,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判断。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后世也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真理。

3. 成为文化符号

卞和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他的形象被塑造成了坚韧不拔、勇于追求真理的英雄人物。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卞和的形象和故事被广泛传颂和演绎。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四、轶事典故

1. 卞和献璧

卞和献璧是卞和故事中最着名的典故之一。它讲述了卞和在荆山发现璞玉后,先后两次献给楚王却遭受膑刑惩罚的故事。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卞和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误解和偏见。

2. 卞和泣玉

卞和泣玉是卞和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典故。它讲述了卞和在楚文王时期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的故事。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误解的无奈与悲愤,也凸显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3. 和氏璧的传奇经历

和氏璧作为卞和发现的宝玉之一,其传奇经历同样引人入胜。它先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传承,最终成为了皇权的象征。在战国时期,“价值连城”的典故便源于和氏璧。而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将和氏璧的传奇经历推向了高潮。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和氏璧的珍贵和独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复杂政治斗争和外交智慧。

五、后世纪念

1. 卞和洞与抱璞岩

卞和洞与抱璞岩是后人为纪念卞和而修建的景点之一。它们位于荆山北麓相传为卞和抱璞而泣之所。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俗呼卞和洞。这里不仅保留了卞和当年抱璞而泣的遗迹还成为了后人缅怀卞和、传承其精神的重要场所。

2. 文学作品中的卞和形象

卞和的形象和故事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演绎。从古代

最新小说: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御赐第一女仵作 怪物横行,但我正规军 咒纹末世:暗影主宰 锁情扣 我的忍术不对劲 御兽,我能听到宠兽心声 宋武屠龙 夏国脊梁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