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先轸(1 / 1)

一、简介

先轸,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27年,又称原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原邑(今说法不一,一说位于今河南济源西北,一说在今山西翼城县原村)人。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优秀的军事统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勇的品格闻名于世。先轸早年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与赵衰、狐偃等人并称为“五贤士”。在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先轸成为晋国的重要将领,对晋国的崛起和称霸中原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人物生平

1、追随重耳

先轸的早年生活与晋国公子重耳紧密相连。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自幼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已有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先轸便是其中之一。公元前656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重耳等人,导致重耳被迫流亡。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先轸坚定地追随重耳,与他一同逃到了狄国。

在狄国的日子里,先轸与重耳等人共同经历了流亡生活的艰辛。他们不仅要在异国他乡求生存,还要时刻提防晋国的追捕。然而,先轸等人始终不离不弃,为重耳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这段经历也锻炼了先轸的意志和才能,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

2、城濮败楚

公元前636年,在宋国、楚国、秦国等多方帮助下,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重用先轸、狐毛、狐偃、赵衰等人,晋国国势因此强盛起来。此时,齐国已无力争霸,秦国又偏处西隅,只有楚国和晋国有力量争取中间地带从而称霸。因此,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成为决定春秋中期局势的关键性战役。

公元前633年,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宋派人向晋求救。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晋文公犹豫不决。一方面,宋国是晋国的盟友,且曾对流亡的文公有恩;另一方面,楚国实力强大,且晋国距离宋国较远,中间还隔着曹国、卫国两个楚国的盟国。先轸向文公进言,认为必须出兵援救宋国,这是关系晋国前途的大事。他分析了救宋的重要意义:报答宋国的恩惠、解救宋国的危难、树立晋国在诸侯中的威信、奠定晋国建立中原霸权的基础。狐偃也赞成他的看法,并提出了攻曹、卫以解宋国之围的建议。于是,文公下定决心出兵援宋。

晋国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先轸被任命为下军佐,辅佐下军主将栾枝。公元前632年,晋军借道不成后绕路渡河,侵曹伐卫。先轸运用智谋,在几天内攻陷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随后,晋国中军主将郤縠去世,文公任命先轸为新的中军将。

在晋军攻入曹国都城后,宋国国都再次被楚军包围,被迫向晋告急。晋文公想要与楚交战,但为身后的齐、秦两国态度不明而感到进退两难。先轸提出建议:指使宋国贿赂齐国、秦国,让齐、秦替宋求情,劝楚撤兵;同时晋国扣住曹国国君,将曹、卫的部分土地划分给宋国,以此激怒楚国,迫使其拒绝齐、秦的调停。文公采纳了先轸的建议。

一切都按先轸的计划进行着。然而,楚军统帅子玉却执意请战。楚王虽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给他派了少数兵力。子玉派出使者来到晋国,提出只要晋国放过曹、卫,退还土地,楚军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狐偃听后很愤怒,认为子玉无礼,应该马上攻打楚军。而先轸却看出了子玉的如意算盘:子玉这一句话就使宋、曹、卫三国都安定下来,而如果晋国拒绝,就是得罪这三家,也等于抛弃了之前要救援的宋。楚国得到三项恩惠,晋国却得到三项怨仇,怨仇太多,晋国还怎么称霸?不如将计就计:一面允许曹、卫秘密复国,并乘机离间其与楚的关系;一面囚禁楚国使者,激怒楚国。文公听了很高兴,立即照办。于是曹、卫二国各自派使者与楚国断绝了关系。

子玉果然大怒,率军撤围北上攻打晋军。文公听从狐偃的建议,遵守当年与楚王的诺言,让军队后撤九十里,暂时避开楚军锋芒,同时也为了取得有利的地理位置。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子玉不顾众人意见,执意要追击晋军。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就此展开。

四月初,晋、齐、秦、宋四国的军队来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几天后,晋军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晋下军佐胥臣用虎皮蒙马,率先攻击楚军战力较弱的右军,右军溃败退却。同时晋上军将狐毛竖起将、佐两面大旗向后退去,下军将栾枝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造出撤退的假象。楚左军果然步步紧逼,导致孤军突出,暴露了侧翼。先轸便率领中军拦腰袭击楚左军,伪退的晋上军也迅速折回,向楚左军发起反击。楚左军也溃退了。楚军全部遭遇惨败,子玉立即收回败退的军队,撤出了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小说: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御赐第一女仵作 怪物横行,但我正规军 咒纹末世:暗影主宰 锁情扣 我的忍术不对劲 御兽,我能听到宠兽心声 宋武屠龙 夏国脊梁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