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在书院那一圈的院墙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内院的说法。
也从未有人规定过什么内院,总之谁也不知道这种称呼是从什么时候从谁开始叫起来的。
不过自从有了这内外院之分后,书院的事情也好像多了起来。
内院不外乎是一些专门的研究室,类别很多,,其他的大多就是先生们所居住的地方。
外院建筑更多的是教室宿舍之类的地方。
在内院研究室的学生大多也都住在外院的宿舍中,可是又好像哪里不一样。
初入书院的学生年纪比较大,有些甚至超过了三十岁。
那时候杨凡是为了将书院的名声做出来,才出了这个主意。
往后的学生大多年纪都小了起来,不过也都是十八九岁的样子。
要是再小认字都是个问题了,还没普及素质教育的年代,能收到这么多认字的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看隔壁军官学院,很多都是从认字开始学起的。
阶级划分一直存在于书院,问题也始终没有消失,只不过淡化了许多而已。
攀比一直都是读书人的毛病,你进了内院,我仍旧在外院,面子上就先没了一大半。
这种比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专门性人才太少也是书院的
问题,杨凡扔出无数的课题给内院的那些研究室研究。
先一步进入研究室的学生为了杨凡不知从何处找来的课题研究得废寝忘食,每天连睡觉的功夫都抽不出来多少。
而在别人眼中,那却是一种荣耀。
少了那些本来毕业却没有机会教导后来学弟们的学长,书院的教师队伍一直都没有扩张过。
也因此,除了第一批成熟的学生,剩下的这两年学生大多都只接受了基础教育。
不是头脑不行,而是书院的体制出了大问题。
那些研究学问的老先生没一个愿意为这件事考虑一下的。
窦仲其实早就完成了书院的基础教育,可是学完那些东西后一直都找不到进入内院学习的方法。
再者他也不愿意再深入研究那些古怪的学问,他认为自己学到的东西已经足够了,本来准备毕业的他却被书院给留了下来。
满三年才能毕业的规矩突然出现在眼前,看着那些早一年进来的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了书院,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个时候李泰给了他一个任务。
很皇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窦家自然不会放弃能和可能成为未来皇帝李泰交好的机会。
窦仲也是这样想的,虽然是家中比较小的子弟
,可是也是嫡系。
能被李泰看上也算是好事,任务也不是很复杂,仅仅是在李泰离开书院后继续帮他聚拢书院中的学生而已。
本来就有一大帮人拥护的窦仲做起这件事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不过要想聚拢更多的人,还要等待时机,等待的时间没有很长。
矛盾是最能聚拢人的机会。
朝堂上的争斗就是书院士子们平常最喜欢讨论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支持的皇子。
巧妙地将那些支持李泰的士子聚拢过来,很简单的就能让李泰曾经在书院的影响继续存在。
不过他没想到,杨凡这么快就带来了另外一个争端,将夺嫡的矛盾转移了出去。
同样是争端,这次的有些过于剧烈。
建立女子书院这种事上面人决定就好了,干嘛还要他们这群士子讨论呢?
支不支持李泰不重要了,谁是反对女子书院建立的站过来。
可惜,窦仲这次选错了,他以为对的那一边却是少数的那一侧。
一直和他明争暗斗的曹生歌抓住了这次的机会,聚拢起了大都数的士子。
农家出身的曹生歌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家境贫寒的他靠着母亲为人浆洗衣物助他考上了书院。
到了书院后为人勤奋,
待人和善,在平民和贵族学生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李泰在的时候还多次引为知己。
接近李泰从而在未来博得一个不错的前程是曹生歌的根本目的。
李泰的突然离去没有打乱他的计划,可是窦仲的存在却是让他在李泰面前表现的一堵墙。
越过窦仲成为李泰在书院的代言人是现在曹生歌的想法。
抓住每个机会从窦仲那里赢得更多的人气。
于是便有了如今因为女子书院的建立而争斗的场面。
看着面前的两个学生领头人,杨凡的内心也有些复杂。
这俩人放在自己那个时代顶多是要高中毕业那种,岁数却已经是大学毕业了。
书院真正的知识还没研究明白却想着怎么进入仕途,完全就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程度。
禁卫军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体罚学生是不倡导的,但是不禁止,没人军棍十下是最初的惩罚。
军棍啊,十下打下来站都站不起来了。
体魄还是没野蛮到位啊,十下军棍就没几个人能受得了的了?
书院中有很多地方建造地莫名其妙,牌子挂的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