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历史军事 > 原来三国可以这么读 > 第九十五章 看走眼了

第九十五章 看走眼了(1 / 1)

葛亮同志欲攻取长安,街亭则成为其咽喉。葛亮同志知道老对手司马懿深有谋略,一定会攻打街亭,因此必须派一员得力上将前去镇守街亭。但很奇怪的是,葛亮同志居然把这一重任交给了高参马谡!

难道是因为此时葛亮同志手下无将,迫不得已?其实不然。此时的葛亮同志手中握有姜维、赵云、魏延、关兴、张苞、王平、张翼、高翔等一帮战将,无论任何一位的实战能力都强过从来都是“纸上谈兵”的高参马谡。p民我认为其实应该派魏延前去镇守(姜维是葛亮同志的关门弟子,自然是带在身边耳提面命;赵云年岁大了,用他去镇守不放心),唉,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是因为葛亮同志高估了高参马谡的实战能力?p民我认为完全不是。如何见得?首先,刘蜀黍白帝托孤时就对葛

亮同志说了“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且葛亮同志这次说了“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乃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之话,更能说明其对高参马谡的实战能力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那为什么葛亮同志要把镇守街亭这一重任授予一自己所不看好之人?

p民我几经研探,认为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葛亮同志心存私心。他和马谡私交甚好——马谡同志隶属于荆州马氏家族,势力庞大,英杰辈出(马家无兄弟以马良为首,个个都是智囊)。马谡同志追随刘蜀黍南征北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蜀黍死后其更是直接归属葛亮同志领导,平南蛮一役立有大功。虽然如此马谡同志混到现在也只是位高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因此当马谡同志这次自高奋勇提出要

守街亭,葛亮同志自然不好抹他面子。

其次,葛亮同志心存侥幸心理。要知道西凉有两处险要,街亭只是其一,而另一处险要列柳城是高翔率军一万镇守;葛亮同志又把“素来小心谨慎”的上将王平配给了马谡当副将,且再三叮嘱,马谡还立了个“一旦有误,愿斩全家”的军令状;葛亮同志又吩咐王平驻扎后要把“阵图”及时报来;大将魏延率军驻扎在街亭之右;马谡统帅二万五千精兵,实力强大。因此,素来行事谨慎的葛亮同志决心赌上一把!

来到了街亭,马谡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坚决反对。马谡坚持的理由很是充分:按照兵书上所说,居高临下是很沾光的;而王对的理由也很充分:这山没水,一旦被魏军断了水道,蜀军将不战自乱!而马谡则振振有词辩驳道:这也无妨,兵法

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真这样蜀军将以一当百,奋勇杀敌。马谡由于没直接指挥过部队,因此在碰到实际问题上显然大脑不够用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情况确实在战场上发生过,但风险极大,能不用则不用。葛亮同志交给马谡的任务不过是打场“阻击战”,拖住司马懿大军一段时日即可,并非要其破敌。如果按照王平的打法可能蜀军损失会大点,但成功率极高;而按照马谡的打法,要么就是大胜,要么就是全军覆没!

其实马谡并非庸才。他可能只是“幕僚型”人才,只不过被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也许其为全才,但葛亮同志操之过急揠苗助长,骤然给了其太重的任务。当然了,马谡同志也无自知之明。所以说,这个悲剧发生的因素是双方的!

王平毕竟是副手,只有建议

权没有决定权,最后只好分得五千兵马驻守山下,另立别寨。马谡此时自负且贪功,如果分给王平军马多一些(例如分上一万),可能马谡都不会败那么惨。

由此可见王平同志随机应变,成熟老辣。在不能左右战役方针的时候就赶紧采取它法,走“迂回路线”,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要知道,断水比断粮更危险。断粮还可能能够支撑上一周,而断水是绝难撑上三天的。司马懿深知这一点,他先派出曹魏第一战将张郃挡住山下的王平军,随后亲率主力围住山上的马谡军,引而不发;同时沿山放火(马谡屯兵的山上植被众多,适合放火)。这下子马谡可挡不住了,仅仅坚持了一天就有大批部下投降。这也不能怪蜀军,大家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躯,这又是没水又是烈火炙烤,就是神仙也受不了啊!

最新小说: 我在租界做巡捕 我的岳父是崇祯 互换曝光后,双胞女帝非我不可 我哥是冠军侯,我说话大声点怎么了 晋庭汉裔 南半球都是我的,你让我坐皇位? 我都要统一全球了,你说我造反?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皇兄何故造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