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荒团 > 第九章 游击队长

第九章 游击队长(1 / 3)

李易正想离开,监工却发现了他,这监工倒是个热心人,招呼道:“小哥,这样晚了你往哪里去?”

李易做个揖道:“老哥过年好!我要去松江府走亲戚。”

监工见李易懂礼,很是顺眼,道:“小哥是新到上海的吧?嘿,看我这嘴,这上海有几个不是新到的。这里去松江府,还有40多里路,今天你是走不到了。”

李易道:“我脚快,连夜赶路。”

监工皱眉道:“夜路深一脚浅一脚怎么走得?今晚才出峨眉月,也不亮堂。”

李易道:“我眼神好,不要紧,谢谢老哥关照。”

监工道:“前面40里都是空旷地带,亏得现在保安公司当令,没有强盗。不过也没有饭庄。你总不能饿着肚子赶路。要不嫌弃,就在这吃口大锅饭,填饱肚子吧。灶上也不差你这一碗米。”

李易没想到在这个时代,能体会到传说中的大锅饭。以前在向阳大院,只几百人吃饭,充其量叫食堂。这上万人吃饭的工地,还真第一次赶上,也有心品尝。当即谢了,跟着监工向土山下走。

监工边走边对李易道:“现在这通济渠才挖个大概,再过几个月,渠里注水,你想去松江,可就得摆渡过河了。不过也听说要造几座桥。反正咱上海财大气粗,造出几座不耽误水运的大桥来,也不稀奇,你说是吗?”

李易道:“这通济渠是沟通大浏河和黄浦江的吧?建完后,这水路倒是方便了,上海到外地的旱路可真就隔断了。”

监工道:“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船载货又多,又快捷,只能牺牲这旱路交通了。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深沟边。

沟边搭了棚子,里面垒了上百口大锅做饭做菜。

李易看那饭锅,口径有三米左右,真是够大,估计一锅就煮了七八十斤高粱米,一个大汉在这冬天里,光着膀子站在锅台上,用一把大号铁锹,搅拌着锅里的米,防止糊了锅底串烟。

这时挖渠的人陆续进了棚子,一个黑瘦的青年人路过李易跟前,停住脚步道:“这位仁兄是读书人吧?”

李易想

自己也是童生出身,就答道:“是。”

这人道:“看仁兄不像饥寒交迫的样子,怎么也到这工地上来了?”

李易道:“我去松江走亲戚,错过了饭庄,好心的监工大哥让我在这里吃口饭。您好像是山东口音啊?”

这人摇头叹气道:“我叫孔凡,山东曲阜人,逃荒被工地收容了,算拣了一条命。”

李易道:“失敬失敬!这么说,您是圣人后裔?”

孔凡道:“是啊,也不瞒你,我还真是圣人嫡系后裔。诶,如今落个这样光景,说出来辱没祖宗。”

李易倒是想说没什么辱没的,想当年孔老先生也不是没干过乞食的事,不过怕这青年面嫩,还是别揭伤疤了,转口道:“这曲阜孔家,自从出了至圣先师,世代尊荣,孔兄怎么沦落到了这步田地?”

孔凡道:“孔家枝繁叶茂,能有百分之一受到荫蔽也就不错了。根本不是你想的这样,人人富贵。”

这时监工开始吆喝站队,每人发了一个大海碗,打了饭菜。饭是高粱米饭,菜是猪杂碎炖土豆,大锅里浮着厚厚一层荤油。

李易盛了半碗饭,又要了几块土豆,盖在饭上。看其他人,都是要了油汤,浇在饭上。

李易走到孔凡身边,学他的样子,蹲在地上吃饭。问孔凡道:“这饭菜感觉咋样?”

孔凡道:“好啊。你看哪个吃的不香?这饭糙了些,可是管饱。菜油水足,盐也足。咱平民百姓,一年能吃几回油水?盐几分银子一斤,更舍不得吃。现在每顿饭菜管够,又有油水又有盐,这就是天天是过年的好日子啊,累也值得了。可惜咱爹妈没熬住,顺运河往南走的半路都饿死了,粥棚就那么一碗粥,活不了命。”说着,面有凄色。

李易尝了一口菜,油水是很足,不过油是猪的肠油,后世狗都不吃的东西。

不过他知道,大家干的活是力气活,这高粱米饭不耐饿,如果没油水,吃的再多也没劲儿。

李易问道:“怎么只有猪肠这些杂碎?猪肉呢?”

孔凡道:“感谢开荒团大军驻扎上海,这些都是他们吃剩的东西,都被工头们廉价买来

了。上海盐铁不是官卖,这盐也便宜,咱们才能过上这过年的日子。前几天过年,咱们吃的还是白米饭呢,还有大肉。”说完一脸憧憬满足。

盐在大明前期,不过是几钱银子一斤,虽然也相当于后世几十元,可是毕竟百姓还买得起。到了万历后期,盐税成了朝廷救命稻草,价格就达到几分银子一斤了。这就根本不是贫民百姓吃得起的了。

李易在上海,发的一直是洋财,根本没琢磨这些盐铁税,这上海就成了走私盐的天下。很快盐价就跌到明初的几钱银子,待到海禁放开,盐价更是跌到一钱银子都不到。工地上的菜里,自然就开始正常放盐了。也就幸福了这些民工。

李易道:“听孔兄说话文绉绉的,是读书人啊。”

孔凡道:“不提不提。我15岁中童生,18岁中秀才,如今24岁了

最新小说: 史上最强太子爷 大秦童子军 王康林语嫣 空间之极品护卫 史上最强太子楚墨 大明开荒团 楚墨降雪 原来三国可以这么读 少年歌行 帝国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