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大威闻言冷哼一声,道:
“我大军数万,光是骑兵便有八千,又粮草充足。区区百余鞑子,焉有避而不战的道理。你们若是怕了,俺自领本部营兵出城砍了那帮鞑子便是!”
众将纷纷议论,各抒己见,在这小小县衙争得面红耳赤。
卢象升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炬地看着唐通和白广恩,片刻后,才沉声道:
“两位总兵,尔等所言,看似有理,实则怯懦。我大明将士,当有报国之心,奋勇杀敌之勇。如今鞑子肆虐,百姓受苦,吾等岂能畏缩不前?若都如尔等这般想法,大明江山何存?百姓何依?”
白广恩和唐通面露愧色,低头不敢言语。
接着,他做出安排。
由于鞑子人少,很有可能是对面多尔衮派来打探明军虚实的。
因此,卢象升决定从本部宣大总督标营中选精悍勇士八百,再令杨国柱、猛如虎、虎大威三人各带二百骑兵助阵即可。
至于其余人马,便在城内待命。
一来莱芜城外地形狭窄,人数多了反而不好展开。
二来可保存实力,掩盖己方兵马虚实。
安排得当后,卢象升缓缓站起身,扫视众将,坚定地说道:
“吾等当出城迎敌,以我大明之威,击鞑子之嚣张。众将听令,杨国柱、猛如虎、虎大威三位总兵,各率本部骑兵,为先锋,冲击鞑子骑兵。其余各将,率步军随后,务必全力以赴,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众将齐声应道:
“末将遵命!”
随即,各将领命而去,迅速整军备战。
卢象升登上城楼,望着远方鞑子骑兵卷起的滚滚烟尘,心中满是决绝。
不多时,百余清军骑兵便裹挟着滚滚烟尘而来。
为首的,是一个唤作隆必兴的牛录章京,他明盔暗甲,骑着匹白马,身后还立着两个护卫亲兵,扛着白花花的飞虎旗。
左右还立着五六个专达,或着明亮铁甲,或着布面暗甲,个个神情彪悍。
他们身后跟着的军士,也都穿着大白色的棉甲,上面镶嵌着铜钉。
清军身后,则被驱赶着千余大明百姓,都是隆必兴从附近州县劫掠而来。
他们一个个破衣烂衫,哭哭啼啼的,好似行尸走肉般麻木地跟在清军身后。
诸人在距离莱芜县城外三百余步的一个小山丘上勒马停住,那些百姓则被驱赶着来到阵前。
隆必兴此番前来,便是奉多尔衮之命,前来探探来犯明军的虚实。
他稳稳坐于马上,观看眼前莱芜县城。
身边一唤作贵罗该的专达纵马向前,狂妄地说道:
“大人,这些狗明军似乎是被下破了胆,怕是不敢出城迎战。小的愿领我大清十余勇士出战挑衅,激这伙明军出城!”
隆必兴微微眯起眼睛,审视着莱芜县城的方向,片刻后点了点头,沉声道:
“也好,去试试明军的胆量。若他们不敢出战,便知其怯懦,回去也好向大将军禀报。”
贵罗该得到命令,脸上露出兴奋之色,转身招呼了十余骑同样彪悍的清军,挥舞着兵器,朝着莱芜县城方向疾驰而去。
他们一边用满语高声怪叫着,一边搭上哨箭,朝莱芜县城内胡乱放去。
城楼上,卢象升看着嚣张跋扈的清军,眼神愈发冰冷。
他紧紧握住剑柄,心中怒火燃烧。
杨国柱、猛如虎和虎大威三位总兵也在一旁,虎大威怒目圆睁,咬牙切齿道:
“督臣,这帮鞑子太嚣张了,让末将带人出去教训教训他们。”
他话音刚落,只见对面清军中走出一人,却是个汉人通事。
那汉人通事一副狗仗人势的样子,擎着一杆角旗,耀武扬威地说道:
“城上的明国军士听着,你们已被我大清勇士包围,若不想死,速速开城投降,可饶尔等性命。否则,待我大军破城,鸡犬不留!”
卢象升怒视着那汉人通事,厉声喝道:
“尔等叛国之贼,有何面目在此狂言!”
接着,他转头对杨国柱说道:
“杨总兵,听闻你箭术无双,今日本督便与你比试比试如何?本督射那贼通事的马,总兵你便射那贼通事。”
杨国柱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拱手道:
“督臣有令,末将自当从命。”
象升微微眯起眼睛,瞄准那汉人通事所骑之马,弓弦一震,利箭如闪电般射出。
与此同时,杨国柱也迅速张弓搭箭,瞄准了那通事。
两支箭几乎同时离弦,一支射中马腿,那马吃痛,顿时嘶鸣着扬起前蹄,将通事掀翻在地。
另一支箭则精准地射中通事的肩膀,通事惨叫一声,倒地不起。
城墙上的明军见此,纷纷欢呼起来。
隆必兴见此情形,脸色阴沉。
他没想到明军竟敢如此反击,心中对明军的轻视少了几分。
他挥了挥手,示意清军将受伤的通事拖回来。
就在这时,隆必兴突然看到城墙上出现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卢”字。
他心中一凛,知晓这便是明国中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