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时日,崇祯又是惩治贪官奸罔,又是赈济灾民,京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有些乞丐甚至将崇祯这些事迹编成莲花落,街头巷尾的传唱,使得崇祯亲民爱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八这天,正阳门外,灾民依旧端着大碗前来领饭。
这些时日灾民们吃饱喝足,脸上气色都好了不少,主要是他们的眼中都有了光,再也没有当初那种背井离乡的茫然与绝望。
崇祯皇帝心系百姓,不仅赈济灾民,还惩治贪官,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冬月临近,天气更加寒冷了些,每个粥棚内的御厨们除了做些寻常饭食以外,还专门垒了几个炉灶,上面放上几个大桶,里面满满当当装的都是热乎乎的姜茶。
张氏领着大丫与二胖也在其中,天气寒冷,母子三人都换上了暖和的棉袄。
“谢大师傅!”
大丫打了一盆热腾腾的姜汤,露着两个小虎牙乖巧地向那御厨道谢。
“这妮子可真懂事。”
那个御厨咧着大嘴傻笑,他往围裙上擦了擦自己手上的油污,摸了摸大丫的两条小辫。
他掂起铁勺飞快地往张氏碗里多打了块肉,笑道:
“天冷多吃点,圣上他老人家担心咱们挨饿受冻,特意下了圣旨,热汤姜茶管够。”
此御厨姓冯,赈灾的这十来天,他们这些御厨虽然劳累了些,但领的赏钱却比他们三个月的月俸加起来还要多。
因此这些御厨们也是个个上心,恨不得把自己全身的本事使出来,让灾民们吃好喝好。
张氏感激地看着冯御厨,连连道谢,年纪小点的二胖则眼巴巴地盯着碗里的肉。
母子三人小心翼翼地端着姜汤往地窝子走去,生怕洒出一滴。
一个大些的地窝子处聚集了三四十个年轻人,他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赵狗儿也在其中。
其中一个叫许世才的说道:“当今圣上如此爱民,你我身为大明子民,该出力时也该出一把力。”
他之前便是村子里的猎户,在这些青壮中颇有威望。
赵狗儿点头说道:“没错,等狗日的鞑子走了,咱们便去投军”
“不过,咱们可不当那些畜生兵,只知道欺负老百姓,要当,就当像戚爷爷那样能保家卫国杀鞑子的兵!”
“对,没错!”
其余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都是一个村子的,各家各户都认识,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亲戚关系,凝聚力也空前强大。
“赵哥儿,回家吃饭了!”
一群人说得正热闹时,张氏等妇人端着饭食笑盈盈走来,招呼自家男人回家吃饭。
众人听到妇人的呼唤,纷纷停下讨论,起身往各自的地窝子走去。
赵狗儿接过张氏递来的饭碗,看着张氏和孩子们身上暖和的棉袄,心中满是感慨。
“孩他娘,圣上如此仁慈,咱们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赵狗儿一边吃着饭,一边说道。
张氏点点头,轻轻地扒了一小口饭。
灾民们刚吃完饭不久,忽听得一阵清脆的铜锣声。
灾民们好奇地从自家地窝子中探出头,寻声看去,却是李庆带着几十个锦衣卫来了。
李庆昂首挺胸走在前面,身后几个锦衣卫则吃力地抬着几个大箱子。
“哎呦,原来是庆爷,您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呀?”
见李庆前来,几个千家长急忙殷勤地上来招呼。
这几个千家长个个都是须发半白的样子,年纪约在五六十岁。
清军劫掠之前,他们要么是各个大姓的族长,要么是一村之里长。
几个却是以一个姓王的千家长为首,那王姓千家长热情地给李庆递上一杯姜茶,道:
“庆爷此番前来有什么吩咐但说无妨,俺们几个小老儿定全力配合。”
李庆笑着接过姜茶抿了一口,道:
“今日俺前来,乃是受圣上之命。烦请几位老丈将各个地窝子内的青壮都聚集起来,俺要与他们训话。”
李庆如此说,几个千家长自然不敢怠慢,每人拿着一个铜锣边敲边喊。
不多时,各个地窝子内的青壮便纷纷聚集而来,乌泱泱有一两千人。
他们虽然站得松松垮垮,不是多么整齐,但一个个精气十足,好奇而期待地望向李庆。
李庆看着眼前这些精神饱满的青壮,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各位乡亲,这几日,吃的,住的,可还满意?”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都是大声回应道:
“满意,多谢圣上恩典,多谢庆爷挂念。”
一时间,此起彼伏的道谢声响起。
李庆抬手压了压,继续说道:
“圣上心里挂念着大伙,让大伙有暖屋住,有饱饭吃。常言道,得人恩果须千年记。如今圣上有难,大伙说,怎么能袖手旁观吗!”
赵狗儿率先站出来,大声说道:
“庆爷,俺们受圣上大恩,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有啥事儿您就直说,俺们绝不推辞。”
“就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