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大榕树十几米时,二人就见张氏撸起袖子,正给村里人展示她的银镯子。
“别看我家二小子平日里不声不响的,今日拿了二十两银子,去镇上给我和他媳妇买了这银镯,孩子不白养啊,我还没戴过这么好看的银镯呢。”
旁边的村民一脸艳羡,也附和着说道:
“你家阿宁盖了大院子,还给你们二老留了三间房。
如今二儿子赚了钱,还想着给你买东西,都是好孩子啊……
大嫂嫂,你如今这日子,快赶上大户人家的老夫人了。”
“那怎么比得上,孩子们都孝顺,日子也越过越好,我就高兴。”
张氏开心得不行,一旁的宋大山也挺直了腰板,还时不时摸摸头上的发簪,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
宋娟儿也是如此,拿着崭新的绣花帕子,一对崭新的耳坠子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宋年见此情形,心中五味杂陈,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跟几十两镶宝石的镯子没法比,宋娟儿那对耳坠子和手帕还是赠品,可三人却高兴得像小孩子。
他突然就明白了赚钱的意义,让自己和家人开心,可比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在多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瞧阿奶的样子,看上去年轻了好几岁。”
宋年点点头,天色不早,张氏和宋大山见到宋年和阿宁从河边回来,也没多问,回家后给宋年的手擦了些药,一家子欢欢喜喜地吃了饭,饭后,几人便商量起来明天都要准备些什么。
第二日,全村老小都不闲着,宋二和带着木工师傅还有几个男人上山去找新房主屋的房梁。
张氏和宋大山带着村里来帮忙的杀鸡宰羊,炸丸子,洗菜……
宋安宁则是和宋年、肖明去了几趟镇上,买糖果,准备了一小筐铜钱,还有新房上梁用的红布、香木、爆竹……
全家人忙得脚不沾地,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这是他们老宋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盖青砖大院,也是十里八村最标志的房子,心中说不出的激动。
农历四月十六,宜上梁,宜作灶,诸事大吉。
日子是宋大山和宋二和找了老先生看的,研究了许久。
这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宋家人早早起来,找出新做的衣裳,收拾得齐齐整整。
王迎儿在半夜就起来了,给自己梳洗了一番,从柜子里找出件紫红色的裙子,十分郑重。
早饭前,宋安宁敲了敲她的屋门,见里面没声音便自己推门进来,就见娘亲板板正正地坐在床上,正温柔地看着她。
“阿娘,这是我从镇上带回来的银簪,阿宁给您戴上,一定很好看。”
她以为王迎儿想装到最后一刻,也不拆穿,走上前给她戴簪子。
“你这身衣裳颜色有些深,去换前两日浆洗好的那身桃红色的,今日要穿得喜庆些。”
“……”
娘亲如此直白地开口,倒给宋安宁整不会了,脸上做出惊讶状,惊喜地说道:
“阿娘,你好了?好事都赶在一天了,现在觉得如何?头还疼吗?”
王迎儿笑着拍了她一下,慢悠悠地回她:
“小妮子,你早就知道我好了,否则不会没事就凑到我身边捣乱,给我烦的哟……
快将簪子给娘戴上,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银簪呢。”
“嘿嘿,之前迎春姐说你同从前不一样了,我就猜到了几分,娘一直不说肯定有自己的顾虑,那阿宁就帮你瞒着。”
王迎儿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一下,随后趴在宋安宁耳边说道:
“先别让他们知道,等上梁的时候娘再恢复,你阿爷阿奶肯定高兴。”
“好,那我回去换衣裳,等会儿将饭菜端进来,帮阿娘瞒住!”
“好,都好,发带也换个喜庆的颜色,别忘了……”
宋安宁风风火火地出了门,只觉得今天的空气都格外清新,一家子用过早饭,都去了新房那边忙活起来。
张氏还特地提醒宋安宁:
“阿宁,上梁是大事,等会儿将你娘接来,不管她如何,都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必须到场。
你若担心她发疯或跑出去,我和你小姑拉着她,不会有什么事的。”
“放心吧阿奶,我等会儿就带娘亲过来。”
现在距吉时还有段距离,可新房的院里已有不少村民,年轻些的在帮忙,年长些的正坐在桌前闲聊。
有几户人家带来的贺礼是一篮子鸡蛋或是一只大鹅,这都是盖新房时代表吉祥的东西,大多数直接给铜板,六十六枚,八十八枚,用一块红布包着带来。
院子里披红挂彩,厢房已经建成,只等着主屋上梁,方才入住。
眼看时辰差不多,宋安宁小跑回家,将王迎儿带了过来。
“阿娘还没去新房子看过吧?院子可大了,一大排青砖房子,女主人,请吧……”
“呵呵,你这丫头……”
王迎儿刮了下女儿的鼻子,母女二人手拉手朝新房走去。
进了院,众人见到王迎儿,都有一瞬间的怔愣,她瞧着好像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今天这么好的日子,不会突然发疯吧?
张氏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