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站台。
收到加密信息的女记者丽莎从「制片车厢」走进上层驾驶舱。
设在「制片车厢」的“新闻采访间”安装有堪比元首专列的1940年代的高科技产品。包括可以加密和破译电文的电传打印机和编码机,可以接听拨打电话的电话交换机和密码机,以及700瓦短波无线电设备。
“收到片场密电,危机已经解除。”作为出自《大战役》原初剧情,又在“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时空”完成“同角色覆盖”的女记者丽莎,“现在”的正式身份是苏联第七局特工丽莎·施特贝。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苏联第七局特工丽莎·施特贝的个人专属分支剧情线”,并不是重返《大战役》剧情碎片时空的“SA3姐妹团”核心成员,即战地女郎丹妮尔和她的“时代亲友团”们的剧情记忆。而是随着“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时空”主线剧情的不断衍生,完成“同角色覆盖”后衍生出的新剧情。从个人剧情节点的角度来说,“上一个节点”的女记者丽莎还不是苏联第七局特工丽莎·施特贝,而“下一个节点”完成专属个人分支剧情线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同角色覆盖”后的女记者丽莎就已经是苏联第七局特工丽莎·施特贝了(啧啧,不愧是互联网时代想象力巅峰的大人您啊)。
换句话说,从《信号》杂志驻巴黎首席特派女记者丽莎到第七局特工丽莎·施特贝,个人分支剧情线的融合衍生,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与“同角色覆盖”在同一个节点完成。
“确定背后主谋是‘二号人物’吗?”第二选角助理安娜·莫菲特随即问道。
“确定。潜伏在实验场的密谋者也被一同揪出。”女记者丽莎·施特贝语速飞快:“前设计主管理查德·费利克斯·保罗·瓦格纳,首席专家冈瑟·文斯博士。都是对第三帝国不满的精英人物。”
“没想到会是他们。”飞行家汉娜·莱契不禁叹了口气:“第三帝国的精英分子们竟然会选择合谋刺杀元首。”
“这些所谓的‘精英分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难被纳粹的宣传机器成功洗脑。”女记者丽莎·施特贝说到关键。
“确实。这就是纳粹大肆抓捕和迫害甚至清洗异见者的原因。”第二选角助理安娜·莫菲特也赞同:“片场的危机已经解除,接下来就要确保‘首映日’平安度过。丽莎,接下来看你了。”
“放心吧,‘首映日’绝对不会是我们的‘收割日’。”作为拥有采访通行证的著名女记者,丽莎·施特贝即将参加《国家荣耀:大战役》的媒体见面会。
正如先前所说,电影首映式通常在影院或特定的活动场地举行,邀请的嘉宾包括电影制作方、演员、粉丝和媒体等。除了电影放映,还有招待酒会和答谢晚宴。所以首映式又叫首映礼。
参考首映式的活动流程,“SA3姐妹团”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按照惯例,媒体见面会是第三帝国最重要的对外宣传环节,而电影放映前的招待酒会和放映后的答谢晚宴,则是各界名流的交际场。如果招待酒会的致辞是二号人物,那么答谢晚宴的演讲多半是一号人物。
试想有帝国一、二号人物莅临现场,安保的严密程度一定是最顶级。所以这些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的活动,多半不会有危险也很难有意外。散场之后才是对“SA3姐妹团”10位德意志大明星的最大考验。因为,她们中的“幸运儿”将有幸获得元首大人的“单独接见”。
当然,反过来看。对上流圈的名媛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正如凯蒂夫人所说:“沙龙与妓院最大的不同是在这里交易的不仅仅是肉体。”能和第三帝国的元首“亲自完成一笔交易”,获利之大,可想而知。
在第三帝国的“名利场”里,摸爬滚打,所求也无非是“名利”二字。
所谓“身价”就是“待价而沽”,绝不能“卖的太便宜”。
毫不夸张的说,名流云集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俨然就是《希特勒的好莱坞》。
第三帝国“欣欣向荣”的电影圈,除了常被后世提及的经典宣传片《意志的胜利》与《奥林匹亚》,激起反犹情绪的《犹太人苏斯》,纳粹从掌权到倒台,共制作了过千部电影,摆出一副要与好莱坞分庭抗礼,企图建立起自家“梦工场”明星制度的盛大野心。透过影像煽动情绪,蛊惑人心,洗脑民众,粉饰太平:“第三帝国是一场梦,是戈培尔的梦,即使到最后德国人也不愿从这场梦中醒来。”
法西斯主义者们让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行为永远不能被容忍,然而面对一个个盛装出席的红粉佳人,浑身珠光宝气的粉黛娇娃,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借用玩家一句话:“这谁顶得住。”
挂着空军定制版徕卡IIIc“贴片相机”,通过严密的安检程序刚刚走进发布会场的女记者丽莎·施特贝,迎面就被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明星。
一位是“纳粹嘉宝”札瑞·朗德尔,一位是“梦幻情人”玛丽卡·罗克。
札瑞·朗德尔(ZarahLeander),又称“莎拉·连德”。原名莎拉·斯蒂娜·赫德伯格(SaraSta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