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暖妹子啊,你没开玩笑吧?”
来旺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问:“你不仅要送大宝去读书,还要把二宝和三丫也送去?
哎哟喂,那可了不得咧,束脩很贵的!
这笔墨也贵,纸张也贵,书本也贵,我家连一个都供不起,你还要供三个?
老天爷啊,那你得多辛苦啊!”
“是啊,送三个孩子上学,想都不敢想哟!”
“要我说啊,送大宝就行了,他才是读书的料子,二宝喜欢玩的,恐怕静不下心读书。
还有三丫,她一个姑娘家家的读什么书啊?
小的时候你养着她,大了让她帮家里干点活,到了年纪就可以出嫁咯。”
“没错,姑娘家家总是要出嫁的,用不着读书。
老一辈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是有道理的咧。
以前我不信,非说我不是那盆水,被娘家村里的人笑话了好久,可后来嫁人了,也就渐渐懂了。”
“谁说不是哩?咱们都是过来人啊!
看看咱们吧,小的时候多黏父母,可一旦嫁了以后,谁的心不是在婆家?
一年中,咱们有几日是待在娘家的?能回去看一眼父母就不错咯。
这一生操劳所挣来的银钱和种来的庄稼,更是没有多少是拿给娘家的。”
安小暖要把三个孩子都送去上学这件事情可新鲜了,一时间引起不少人议论。
虽然现在离那一天还很远,可热心肠的众人还是免不得要发表意见,劝上安小暖几句。
安小暖听着众人的话,并不觉得生气,反倒还挺感激的,毕竟这都是肺腑之言啊。
是村里的婶子嫂子们将她当成了自己人,所以才会多说几句。
至于什么姑娘家外向,不用读书,嫁出去以后就是婆家的人的这种话……
当下的大环境如此,众人所接受的教育如此,这再正常不过了。
莫说是古代,哪怕是在五星红旗下的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人也是这种观念。
因此,安小暖并不会因为众人的话而感到气愤或难过。
只道:“人活在这世上,总有诸多无奈,尤其是咱们女子,无奈之处要更多一些。
出嫁的女儿确实没法常回娘家,但我相信诸位婶子嫂子们,不管身在何方,肯定都会念着家中的父母。
我呢,也不巴望三丫以后出嫁了能给娘家带回什么东西,或是三天两头往娘家跑。
只希望她能健康平安的长大,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能明辨是非,能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欺负。”
说着,又看向躺着睡觉的大宝二宝,继续道:“大宝喜欢读书,也是读书的料子,那我肯定要送他去读书的。
二宝可以先去认认字,学一学如何打算盘,至少得保证以后不被别人骗。
若学完了那些后,还是不喜欢读书,我就送他去学武。
他力气大,又经常跟他爹进山打猎,想来会喜欢拳脚功夫的,练练也好。
既能强身健体,又能给自己挣一口饭吃,不管是当个捕快,做个护院,还是跟着镖局押镖,都是好出路。”
言毕,见众人都认真在听她说话,继续道:“至于三丫,那也是一样的。
虽说是姑娘家,但她一样是我的孩子,我只希望她能过得好。
哪怕只是认几个字,会打一些算盘,长大后选择也能多一些不是?
至少她识字了,我可以教她一些医术,教她认草药。
再不济,还可以送她去学女红啊,以后当个绣娘也是好的。
她若能明辨是非,为人光明磊落,再有一技之长,以后不管嫁到谁家,都是有底气的,不会被别人欺负。”
安小暖这番话,足见她打算得长远。
躺在地上装睡的大宝好生感动,悄悄流下两行清泪。
而之前劝她不用送二宝和三丫去上学的人,也都闭嘴了,一个个忏愧不已。
是啊。
安小暖身为后娘,都能为大宝二宝和三丫考虑得如此周到,看得如此长远。
她们呢?
她们是自家孩子的亲娘啊,却从未想过这些。
“要不怎么说小暖妹子心细,待几个孩子如同亲生一般咧?”
好半晌,终于有人开口:“旁的不说,就冲小暖妹子今日这番话,我就能说她是天底下最好的后娘!”
“是啊,小暖妹子是好样儿的,大宝二宝和三丫能有她当后娘,这辈子不用愁咯。”
“别说,小暖妹子考虑的那些事情,我是真的一点都没考虑到。
今天听她说完这番话啊,我都想把我家妞儿送去学手艺了。”
“当父母的,谁不想自家孩子过得好?
可读书也好,学一技之长也罢,都需要不少的束脩,这银子上哪找?”
“哎哟喂,不提银子还好,一提起银子啊,我就一个头两个大!
小暖妹子啊,你可得做好准备哟,你家三个娃三份束脩,那不是一笔小钱。”
“嗐,慢慢攒呗。”
安小暖笑笑:“读书人有一个词,叫‘天道酬勤’。
意思是说,上天会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