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后, 天气渐渐好了, 几日太阳一照,院中光秃秃的枝头都冒出了新叶。
很快要到三月,这阵子,袁氏与老夫人说话,嘴里提到的都是些京都的年轻公子, 无非是在猜测他们能不能进殿试,得皇帝青睐入朝为官。
恐怕京都的夫人们都是如此, 女大当嫁,没有比这时候更适合挑选女婿的了。
袁氏也忍不住提醒老夫人:“老爷呀忙里忙外, 为国为民,唯独是想不到家人了,这些天连休沐日都不见人影儿……”
还说惦记着大女儿的终身大事的, 但这阵子根本没有说过什么年轻才俊, 更别提带回家看一看,恐怕他是忘到脑后了!
老夫人笑道:“等我见到他,自会说的。”
外头有小丫环走进来, 与凤娘禀告, 凤娘闻言呆了呆,方才过来说话:“老夫人,门房说来了一位孔太太, 说要拜见您, 带了一双儿子。”
老夫人心想, 姓孔的好像没有熟识的。
“她说往前一直住在老夫人的隔壁呢, 她儿子叫明春,明山,与大夫人极是相好的。”
没等老夫人反应过来,陈莹惊讶道:“是钟大婶!”
那是瞿氏,嫁到钟家的,可怎么叫孔太太了?
听孙女儿一说,老夫人记起来了,浮山的钟家是住在隔壁,他们陈家卖油,钟家卖饼,钟老太太在世的时候,时常互相串门,很是亲近,可惜命短,她离开浮山的时候,钟家的长辈都已经不在,只剩下一对年轻夫妇。此前听大孙女儿说,钟家儿子也去世了,而今那儿媳改了称呼,恐怕是再嫁了。
“快些让他们进来吧。”老夫人吩咐。
来京都之后,从来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家乡的人,陈莹笑眯眯的道:“要是弟弟知道,定是高兴极了,他与明春两兄弟天天在一起玩的,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亲兄弟呢。”
“那把二少爷也请来。”老夫人笑着与凤娘道,“去厨房说一声,多添些菜肴,家里难得有这样的客人!”
袁氏闻言略微拧了眉。
没有什么交情,她心里自然不会欢喜,只老夫人提出来,便也附和两句,毕竟那是同乡,怎么也得给些脸面。
老夫人又将吕氏也请来。
瞿氏三十来岁,大儿子钟明春九岁,小儿子钟明山六岁,后者与陈佑差不多,故而打小自从相识就黏在一起,几乎是难以分开。那天离开浮山,因突然,陈佑在车上想到自己的伙伴,哭得厉害,一路上都没有开怀过。
听说他们来了,小孩儿放下书便奔向上房。
瞿氏正同老夫人说话:“我一来京都便打听陈家,陈二爷真是名声响当当的,无人不知,一下就问到了,我便是过来探望……相公也要来的。”提到这个人,她有些害羞,“我说你与老夫人不熟,未免突兀,我先与两个孩子来见一见您,您真是一点儿没变,我印象里,您走的时候就是这等样子呢。”
听到恭维,老夫人笑了笑,又叹口气:“你这孩子的命也苦,不过能再嫁给良人也是好事儿,只要将明春,明山好好养大就是了。”
对瞿氏的改嫁她也不好说什么,真的贞洁不会如此,哪里这么快就嫁人了,她心里对钟家有点同情,幸好钟家儿子还是有后的。
正说着,陈佑进来了,在门口就叫道:“明春哥哥,明山哥哥!”
好兄弟一样,两个孩子听见,大笑着就跑过去,三个人抱在一起,钟明春道:“你那天走的时候都不说一声,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你说说,你该不该打?”
陈佑哪里想到京都的二叔会派人来接,明春两兄弟又正好去了他们外祖家里,他那天连告别都来不及,伸出小手道:“你打好了,我不喊冤的。”
钟明春就笑起来,捶了他一下。
孩子们久别重逢,陈佑有许多话要说,比如他终于知道父亲的样貌了,比如京都有什么可口的吃食,比如他多了个好堂哥,他们边说边走,往园子里去了。
瞿氏看到吕氏进来,眼睛一亮,欢喜道:“你的病总算是好了!我就说,早该来京都的,李大夫这种医术哪里比得上这里的大夫呢,我看他就是庸医,难怪被知县抓了,说医死人,被砍了头呢!”
吕氏大为惊讶。
李大夫这年轻男人,很是和善,生得也清秀,不过二十出头,她是把他当侄儿辈看待的,见他总少收药钱,有时候会请他在家里吃顿饭,或是帮他缝补下衣服,因李大夫是个孤儿,无依无靠,谁想到这样的人竟然被砍头了。
“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吕氏连忙询问,“他治好过许多人,怎么会医死人呢?”
瞿氏道:“便是镇东一户人家的婆子说的,李大夫确实是开错药,仵作都验出来了,还能有假?”
陈莹心里痛快,便是李大夫现在没受惩罚,将来她也会报仇,不过浮山的知县同李大夫有些交情,当年他儿子的病就是李大夫治好的,却那么快就要李大夫的命了吗,这里面会不会……难道是陈怀安吗?她眉头微微一挑。
老夫人很多年前就离开浮山了,并不认识什么李大夫,倒是不想听,问起别的来。
不过是些零碎的事情,在瞿氏口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