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远则是抬头看了一眼宋美琴咧嘴笑道:
“早上吃完饭带的。”
宋美琴倒也没多想,自己男人是个读书人,身上揣本书倒也没啥奇怪的。
当即宋美琴便是娇声道:
“先吃饭吧,待会儿可就凉了。”
这在外面不比家里。
家里有地炕暖道,暖和。
可这外面,饭菜稍微放一会儿就凉了。
陆远却是靠在车窗旁,翘着二郎腿一脸坏笑道:
“那姨喂咱呗~”
宋美琴一怔,随后便是娇滴滴的给了陆远一个白眼儿,随后便是娇声道:
“张嘴~”
……
后半夜,两点多的功夫。
众人已经到了泰宁县的地界。
众人是快马加鞭回来的。
按理来说是晚上要在中途找个县城住下。
不过,不管是陆远也好,还是宋美琴也罢,都惦记着回家呢。
就也没住,连夜往回赶。
这晚上都没停下来吃饭。
不管是赵家的人,还是陆远跟宋美琴,都是在路边买了些吃的,就在路上解决了。
说起来,现在官道上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
并且,这种小摊儿也是越来越多了。
就如之前陆远所想的那般,三轮自行车出来后,买到的人有不少都拿来送货。
现在官道上的人真是特别多。
这来来往往送货的倒爷多了,这路边摊自然也多。
特别是什么呢。
这以前夜里大家基本上都是不出门的。
毕竟,有邪祟嘛。
大家晚上出来怕撞邪。
但现在人一多,倒也不怕邪祟了。
晚上就看到这官道上一片一片的光点。
那三轮车上驾着个灯笼。
在一些临近县城的官道上,有时候甚至会堵车。
实在是,这骑着三轮车倒腾货物,赚的钱真是太多了。
陆远打听了一下,一些个倒爷,从泰宁城运送到省城一三轮车的货,差价能赚到两三钱银子。
这啥概念?
就算在陆远的巧烟工厂一个月,也就才三钱银子。
这要是行情好,就这么几天,就顶得上旁人一个月赚的。
当然这是行情好的时候,一般是赚不了那么多的。
但就算是一般情况,一趟下来,那也是一钱左右。
怎么着都是比正常上工的工人,地里种地的要赚得多。
听宋美琴说,这现在一辆二手的三轮车在外面卖的比新车还贵。
即便现在厂子已经增加到了三千人。
但是产能还是完全跟不上需求。
这三轮车真的太火了。
这是好事儿,不过,倒也要警惕另外一件事。
就是人人都去当倒爷了,粮食谁来种?
到时候粮食不够了,怎么整?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没啥事儿。
毕竟当倒爷那也是需要本钱的,伱要先买三轮车。
还得熟悉周围县城的商品物价。
一般的平头老百姓,一辈子都可能没出过镇子。
另外就是这现在倒爷怎么着都是赚。
那是因为数量不多。
等数量多了,就没那么容易大赚特转了。
不过就是,要警惕一下。
这东西要是成了风。
谁都不惦记着种粮食了,都想着去当倒爷。
这春播的时候不种粮食,全跑去当倒爷了,那一年地里就没收成了。
但话又谁回来了,你管天管地,还能管得着人家拉屎放屁吗。
这东西现在有赚头,自然所有人都想搞。
就好像老朱搞海禁。
老朱这海禁跟清朝那闭关锁国不一样。
老朱搞海禁就是因为当时种地赚不到钱。
这东南沿海的人不种地了,这些人全跑去海上赚钱,这地就荒废着。
而等帝国稳定了,后面到了永乐帝有粮食了才放开。
这说来说去还是粮食问题。
自己那《神农》马上就要派上大用场了。
陆远寻思着……
你说,这些人不种地……
地又荒废着。
自己就算成了县官儿,那也不可能就拦着不让人当倒爷哇。
特别是,这东西也不光是泰宁城这样做。
其他周围县城也是一样的。
所以陆远琢磨着……
既然大家现在不想种地了,觉得种地不挣钱。
那要不然……
自己全买来?
准确的来说,不是买。
是要。
是借。
真不是抢。
毕竟这庄稼户手里有地,他要是不种的话,那每年还是要交税负的。
交不上粮,那就得交钱。
咱这大手一挥,你地给我用,你每年不用交钱了。
这不得一帮人上赶着把地给自己?
然后自己在整合一下土地,然后……
机械化生产!
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
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