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袁绍的表演之后,太史慈哑然失笑。
“大将军此言差矣!某虽不才,亦曾辗转于幽、冀、青、徐、豫、司隶、兖、扬、荆等9州之间。
以某观之,卫将军代天子牧守之诸州,士勇于任事,而民勤于耕织,官吏倡法纪虽严,犹不失人情之缓;士人崇风气虽奢,亦不失济民之心。如此可谓上下1心、安居乐业,然则…
大将军代天子牧守之3州,士贵而民贱、典弛而吏骄。士人之奢,尤甚于黄巾乱前;而黎庶之苦,近乎于桓灵2帝。
如此可谓上宽而下苛也。大将军之治道,与卫将军南辕北辙,既如此,大将军何以言与卫将军共扶汉室邪?”
太史慈的意思,用人话来解释,就是说:
老子虽然见识浅薄,却也曾经游历9州、体察民情。
在老子看来,赵旻代天子管辖的区域,士族豪强有担当,而黎民百姓重生产;
即便官吏倡导依法治国,也知道法理不外乎人情;即便士族推崇奢靡精致的生活,也懂得有百姓吃不饱饭、应当接济穷人。
然而…
你袁绍治理之地,士与民之间阶级严重对立,法律松弛、官吏骄横,士族豪强生活比桓灵这两个昏君时期还要奢靡,百姓的日子过得比黄巾之乱前还要穷苦…
你袁绍治理百姓之道,与老子的主公可谓背道而驰,你哪来的勇气说你与老子的主公共扶汉室?
我呸!
太史慈的辞锋,或许不如曹洪那般尖锐犀利,却胜在有理有据。
于是乎,围观的穷苦百姓们振臂欢呼、喝彩不绝。
尽管他们很可能并未听懂,太史慈这番话所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太史慈见状,正欲继续给自家那无良腹黑的主公带盐…
袁绍却不会再给太史慈这个盐贩子,任何带盐的机会。
尽管袁绍心中对太史慈咬牙切齿,其人表面上却仿佛对后者之言置若罔闻,仍然含笑向围观的邺城百姓们拱手行礼。
“诸君!今日邺城之围既解,老夫又与卫将军、太子太傅达成共识,今后无论邺城、魏郡、冀州,亦或幽、并、青3州,老夫皆当广施仁政,为大汉、为天子、为黎庶开创朗朗乾坤!”
这时代的黎民百姓大多是大字不认识几个的文盲,兼且袁绍有4世3公、名门之后的光环,所以,围观百姓们迅速接受了袁绍这番“画大饼”之言。
欢呼之声,似乎变得更大。
对此,太史慈只是笑笑不说话。
谎言,终究是谎言。只要解决不了老百姓们吃饱穿暖,1切都是空谈。
时间会证明,袁绍其实是扯淡。
至此,太史慈已经了然:
自家主公,早已稳操胜券。
见愤愤不平的夏侯惇欲发言…
太史慈当机立断。
“元让兄,徒逞口舌之快有何用哉?某等且忍1忍,半载之后,袁贼何存焉?”
诚然,天知道袁绍能不能活过半年?
曹仁拍了拍夏侯惇,摇了摇头制止其人。
“兄长,孰是孰非,岂由某等而定?公道自在人心!”
诚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就算再傻,还能分不清谁对谁错?
夏侯惇咬了咬牙后,重重点了点头。
其人冷笑着看向袁绍。
“大将军!为大汉4百年社稷,卫将军、太子太傅愿与大将军戮力同心,然则…
大将军若当真有意篡逆,亦须当心天子令卫将军、太子太傅再次兴兵!
请大将军好自为之。诸君,我等今日且返京向天子复命!”
如是,卫府北伐之战就此告终。
是役,卫府如摧枯拉朽1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河北黎阳、内黄2县,又在暗中收复冀州赵国这1郡之地;
此外,以袁绍的性格,如被赵旻围攻这等奇耻大辱…
袁绍1定会严令禁止自己臣属、邺城民众对外宣扬。
所以…
呵呵呵呵。
袁绍所有的谋划、算计以及表演,最终不过是徒然。
甚至,因袁绍有意隐瞒其人与赵旻的盟约,赵旻夺取荆州将变得更无难度可言。
更何况…
就在卫府与袁绍缔结盟约的同1天,青州全境之内已然1片太平,而且是十年以来极为难得罕见的彻底无战乱。
这份太平,对于青州百姓而言,委实难能可贵。
历史上,汉末3国时期被各种史籍记载最多、影响最大的黄巾贼,莫过于盘踞青、徐之黄巾。
青徐黄巾,众达百万,与曹、刘、孙3家及汉末北方各大诸侯皆曾有过交锋。
其兵锋猖獗、声势滔天、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如蝗灾般席卷各地、4虐北方。
其中,入渤海的黄巾,被公孙瓒、公孙范兄弟剿灭;入泰山的黄巾,被泰山太守应劭剿灭;入北海的黄巾,被孔融、刘备、太史慈剿灭;入徐州的黄巾,被陶谦和孙坚部将朱治剿灭。
黄巾在青州1带的流窜4虐,导致了青州当地极大的人口变动。
青州数百万百姓向北逃入冀州、幽州,甚至还有出海东渡至辽东及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