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8

第一百七十八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8(3 / 5)

刘备戎马倥偬,纵横天下;向火而生,因火而死。

再来说1说所谓的十胜十败论。

在袁曹争霸的历史背景下,荀彧曾提出“4胜论”,即从“度、谋、武、德”4方面,论证曹操优于袁绍。

同时代的郭嘉,也曾提出“十胜十败论”。

其立论根基与荀彧相同,可见这种自我激励的行为,在曹营内部非止1例。

注意:4胜论见《荀彧传》,十胜论见《傅子》,文多不引。

有鉴于此,后世读者往往会认为“4胜论”、“十胜论”代表着历史大势,甚至因此钦佩荀彧等人的高瞻远瞩,实则不然。

“4胜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完全是因为曹操是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所以曹营方面的言论才能得以保留。

从史料记载看,沮授、田丰、许攸、审配,甚至是郭图的才华都不在荀彧、郭嘉之下。

他们彼时也必然为袁绍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战略见解。

只不过由于袁绍的失败,其谋主的言论便无法得到广泛宣传,最终归于散佚。

1言蔽之,即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推过程。

认识到这1点,便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通过梳理线索,可以发现无论是荀彧提出的“4胜”还是郭嘉提出的“十胜”,与真实情况均相去甚远,只不过是“成王败寇”逻辑下的历史书写。

《荀彧传》记载了4胜论,《郭嘉传》注引的《傅子》则记载了十胜论。

概而论之,4胜论是从“度、谋、武、德”4方面展开论述,十胜论则是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方面展开论述。

比对《荀彧传》与《傅子》,可知郭嘉的立论与荀彧几乎完全1致,连措辞也高度相似。

(袁)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曹)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魏书荀彧传》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傅子》

《傅子》的作者是傅玄,他与《魏书》作者王沈、《魏志》作者陈寿处在同1时代,可知“4胜”与“十胜”的基础史源应该相同。

《荀彧传》称此言论的主要作用是激励曹操,达到“强弱易势”之目的;《傅子》也明确表示,郭嘉献策的背景是“曹操欲讨袁绍而力不敌”。

(袁)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荀)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魏书荀彧传》

太祖谓(郭)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傅子》

可见“胜论”的本质是1种精神鸦片,主要起自我安慰的作用。

至于这种安慰剂式的言论,最初的提出者究竟是荀彧还是郭嘉,则难以定论。不过按郭嘉与荀彧同为颍川出身的背景来看,这份言论的原始底稿很有可能是颍川集团共同拟定的。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魏书荀彧传》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魏书郭嘉传》

按人际关系来看,郭嘉是由荀彧引荐,存在裙带勾连。按职能分工来看,荀彧担任尚书令,留镇后方;郭嘉是随军谋主,常在前线。

先是,(荀)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魏书荀彧传》

(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魏书荀彧传》

(郭嘉)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魏书郭嘉传》

照此论之,“胜论”很有可能是颍川集团的共同意见,只不过在不同场合下由不同的人物负责陈述进谏,因此出现了“4胜”、“十胜”等不同版本。

在“4胜论”中,荀彧从“度、谋、武、德”4方面展开陈述,力图贬低袁绍,抬高曹操,达到激励士气的目的。

鉴于历史的后续发展,确实很容易令人误以为荀彧有“未卜先知”之能,甚至因此神化历史人物。

然而从史料的相关记载及诸多旁证中,却可以发现荀彧提出的“4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度胜:袁曹度都不咋地,2人半斤8两。

荀彧认为“袁绍外宽内忌,猜忌多疑;曹操明达不拘,唯才所宜”,因此在气度方面超过了袁绍。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魏书荀彧传》

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袁绍外宽内忌不假,曹操的雄猜阴刻,却远胜袁绍。

《崔琰传》记载“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皆见诛”。

《曹瞒传》记载“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

《诸葛瑾传》记载“曹操杀伐过差,离间骨肉”。

至于刘勋、娄圭、许攸这些功勋宿将,先后被找借口诛戮;

连刘备也认为曹操“必不容己”,最终弃官出走。

最新小说: 权倾大秦:从成为假太监入宫开始 真千金不装了!疯批得罪全世界! 让你当质子,你迎娶敌国女帝? 神灵狗腿子,我真是好人 大秦:这秦二世的位子我坐定了!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天才美术生宋朝再就业 关婷高玉兰 从庶子开始无敌天下 我在北宋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