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六十三章 火速见马腾,数日下金城3

第六十三章 火速见马腾,数日下金城3(3 / 3)

这里简单谈1谈魏署益州刺史的问题。

曹魏方面的首任益州刺史似为杨阜。

不过杨阜任职时(215),恰逢曹操攻打汉中,益州尚在张鲁、刘备等人之手,因此杨阜很快便卸任,转任金城、武都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阜为益州刺史。还,拜金城太守,未发,转武都太守。--《魏书杨阜传》

杨阜之后的继任,便是赵昂(赵颙)。

赵昂在任时,巴中、蜀中归于刘备。

可知赵昂(赵颙)的益州刺史,应就任于汉中,即建安2十年(215)张鲁降曹之后。

这也能解释为何夏侯渊阵亡时(219),赵昂(赵颙)也跟随1并战死(见前文注引)。

因为2人的驻兵地区恰恰都在汉中。

不过虽然同为益州刺史,赵昂的记载相对较多,赵颙却仅仅出现1次。

鉴于赵昂、赵颙的字形与仕宦履历过于相似,基本可以认定他们是同1人,只是由于抄写问题产生了讹误。

这就好像《魏略》把简雍称作“刘备有舍人姓简者”,类似韦曜《吴书》把臧霸称作臧宣(臧霸字宣高)1样。

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刘)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魏略》

(赵)昱门户绝灭,及(张)紘在东部,遣主簿至琅邪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书属琅邪相臧宣。--韦曜《吴书》

琅邪,及琅琊国,邪通琊。

实际割据徐州北部、屯驻于琅琊国开阳县的臧霸,确有琅琊国相之职。

咱们总结1下:

马超在凉州地区的叛乱运动,时间长、范围广、烈度深,有“背父叛君,虐杀州将”的恶名,甚至被姜叙之母骂作“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

如此,可谓劣迹斑斑,声名狼藉。

(姜)叙母骂之曰:“汝(指马超)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魏书杨阜传》

有鉴于此,拨乱反正的杨阜、姜叙等人,也便理所当然地在《魏书》中获得了高度评价,以至“西土之人以为美谈”。

君(指杨阜)与群贤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为美谈。--《魏书杨阜传》

其实曹魏的史书,出于宣扬国统的目的,存在明显的叙事立场。

如果抛开其中的政治因素,重新审视马超与凉州豪强的关系变化,可以发现凉州大族与马超并非自始至终都处于交恶状态。

杨阜等人屈身从贼1年有余,在故主韦康遇害后也并未杀身死节,因此他们反抗马超,其实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核心原因就是马超的统治损害到了凉州豪强的利益。

比如赵昂之子赵月被马超掳为人质,杨阜堂弟杨岳则被马超投入大牢。

这些都是发生在杨阜等人反叛之前的事情。

(马)超遂背约害(韦)康,又劫(赵)昂,质其嫡子(赵)月于南郑。欲要(赵)昂以为己用,然心未甚信。--《列女传》

赵、杨都是凉州名士,待遇尚且如此;

其余人物作何感想,也便可想而知。

所谓“1州士大夫皆蒙其耻”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由此可见,马超统治凉州的方式,近乎于公孙瓒在幽州的统治:

也就是压制士族豪强。

事实证明,在中古时代肇始阶段的汉末3国,压制、打击士族豪强,是完全行不通的!

曹刘孙(孙十万)3人,无1不是与士族既合作又防备。

赵旻不同:

他的3学制,实则是在掘士族根基;

他的改版屯田制,实则是在扶持贫农。

这叫什么?这叫润物无声!

马超占领凉州翌年(213),恰逢曹操僭号魏公,正需要延揽人心,招募4方志士。

杨阜等人借机反正归魏,联合夏侯渊驱逐马超,成功洗清了从贼附逆的恶名。

从魏廷的视角看,杨阜等人不忘故主,蹈难成名,当然是功垂千秋的义烈之士。

不过从现实角度出发,其背后却是赤裸的利益博弈。

据此也能更好地理解,凉州豪强与马超关系变化的深层逻辑。

所以,诸君也看到了,明明是同1种行为,站在不同立场上,却可引申出截然相反的解读。

呵呵,历史是不是很有趣?

最新小说: 互换曝光后,双胞女帝非我不可 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我在租界做巡捕 我哥是冠军侯,我说话大声点怎么了 南半球都是我的,你让我坐皇位? 皇兄何故造反啊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我的岳父是崇祯 我都要统一全球了,你说我造反? 晋庭汉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