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操为死敌,那他必不会背叛刘表;
有这层关系在,即使担忧“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也不应长期将刘备软禁,令其无所作为。
其实刘表如此忌惮、猜疑刘备,深层原因恐怕在于荆州北部的历史渊源:
即军阀张绣的所作所为。
张绣亦曾受刘表礼遇,替其抵御曹操;
然而张绣却先后两次背叛刘表,北上降曹。
且不说第2次降曹时(199),张绣已与曹操结下血仇:
其人在建安2年(197)的宛城之战中连杀曹操两名血亲(曹昂、曹安民)加1员大将(典韦)。
如此尴尬的关系,最终都不能阻止张绣再度降曹。
(贾)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仇),从之如何?”诩曰:“……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指曹昂之死),以明德于4海,其宜从3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魏书贾诩传》
作为事件的旁观者与张绣的盟友,刘表必定大受冲击。
若用同样的眼光进行审视,便不得不承认:
无论彼时刘备与曹操的关系看上去有多么恶劣,都很难否定双方有朝1日走向和解的可能性(张绣便是前车之鉴)。
因此,对刘表而言,最好的办法,便是把刘备调离前线,置于樊城,如此则可任意驱使而不必担心后患。
当然,从相关记载来看,既然刘表于临终之际向刘备托孤,说明他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刘备的抗曹决心。
只不过彼时的历史走势,已不再受到刘表的影响,他在荆州建立的基业,亦不免走向瓦解。
从事件的最终结局来看,刘表与刘备毕竟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虽不乏猜忌之嫌,幸而有克终之美。
刘表在病笃之际向刘备托付后嗣;
刘备在刘表死后亦曾赴墓前拜祭先君。
由此可见,即使在尔虞我诈的险恶乱世,也终有1分良知与恩义行于世间。
而纵观汉末3国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隐于那丑恶、腥臭、腌臜的文字之下的,正是英雄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