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雪地上,顾伟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公社门口。他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踏进了公社大门。
一进入公社,顾伟奇便注意到了与自己同一个公社的几位大队长。
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瞬间明白大家都是为了解决知青们的粮食问题而来。
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焦虑和担忧,仿佛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们许久。
这些大队长们相互点头示意后,并没有多言,而是默默地走到一边等待着书记的到来。
整个公社弥漫着一种紧张而严肃的气氛,让人感到压抑无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书记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纷纷围拢上去,向书记表达自己对知青粮食短缺问题的关注以及解决方案的建议。
书记认真倾听着大家的意见,不时地点点头,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同志们,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书记的声音铿锵有力,“我已经和其他公社联系过了,我们会尽快调配一些粮食过来,等你们下次来接知青的时候顺便把他们的口粮带回去,但这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我们还需要长远考虑。”
大家都松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希望。
“明年开春我们要发动全体社员,共同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每个大队都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同时,我们也要节约用粮,杜绝浪费。”书记环顾四周,目光坚定。
大队长们纷纷表示赞同,决心带领社员们渡过难关。
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几个大队长就离开公社了。
廖书记站在原地,目光凝视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沉重的叹息。
前几年这场可怕的灾荒给整个北方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粮食短缺成为了人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至今现在经调查还有很多家庭只能吃四分饱的。
但是村民会上山摘野菜这些,城市那些更痛苦,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相比之下,农村的情况稍微好一些。
那些曾经逃离饥荒的难民们已经得到了较为妥当的安置,但城市里的问题却愈发严峻起来,每个工作岗位都是稀缺资源,犹如独木桥上的狭路相逢,而众多拥有知识的年轻人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面对如此困境,他们唯一的选择便是下乡去当知青,然而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谁也无法预料。
廖书记深知这其中的艰难与无奈。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跟着父亲打仗奋斗的岁月,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充满希望和干劲。
如今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本应有着光明的前程,却因为现实的压力不得不放下书本,走进田间地头。
他不禁担忧起他们的未来,担心他们是否能够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是否会因此失去对知识的追求和热情。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生存之道。
顾伟奇这边回到村里就直接进了大舅哥的家门,进去就一屁-股蹲坐了下来“廖书记说,会从其他公社调一些粮食给知青,现在粮食这么紧张,恐怕也不多”
顾中华扫了他一眼,一边炒菜一边说道“能坚持到明年开春再说,那会有野菜什么的,总不会饿死,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好办,我看天气,今年的天气应该比往年冷,你要去看看,有些老房子记得要喊他们加固一下,还有牛棚那边也要加固,别到时下雪把棚顶压塌了。”
“行,那我现在就去安排一下。”说完就拿起烟杆往外走。
"等一下,先别走!"说罢,他迅速拿起一旁的小篮子,装满了足足有十几个大馒头,然后递到对方手中,并嘱咐道:"带回家去给一家老小分着吃吧。"
顾伟奇睁大双眼,犹如铜铃一般,凝视着那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馒头,眼眶不禁微微湿润,泛起一抹红色,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谁家还能拥有如此之多的细粮啊?这几年的旱灾,如果不是大舅哥始终如一地帮扶,他们全家恐怕早就无法坚持下去了,更别提将那几个年幼、宛如大头萝卜般面黄肌瘦的孩子养活了,要知道,这几年,几十斤粮食或者几十斤红薯就足以娶到一个媳妇,由此可见粮食是多么珍贵!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住内心的感动,对大舅哥说道:"大哥,这些馒头您还是留着自个儿吃吧,上次我搬到您那儿的那些细粮,足够孩子们再吃上一段时间了。"
然而,顾中华却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地说:"赶快拿走!你们大人们也要吃些细粮才行,平时可以将细粮和粗粮掺和着一起吃,但记得要多留些粗粮备用,以防万一遇到什么突发-情况。"
顾伟奇手里拎着几个馒头,慢悠悠地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家里人便注意到了他篮子里的馒头。
老二顾建民见状,惊讶地叫了一声:“爹,您不是去公社办事儿了吗?咋还带回来这么些个馒头啊!”
接着,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咧开嘴轻声笑着说:“爹,您该不会是偷偷藏了私房钱吧?快跟您亲儿子说说,您是咋藏的,让我也学学呗!”
顾伟奇听了这话,气得举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