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轻颔首,脸上虽保持着恭敬的微笑,但心中的疑惑却如同被拨动的琴弦,悠扬却不断。
往昔,她也曾耳闻此事,然而那时的她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只当作是一段闲话。
毕竟当时的贾环,还是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谁又能想得到,短短的时间里,竟然中了秀才,还是个案首。
此刻,再听贾元春提及此事。
话语中夹杂着深沉与严肃,顿时让她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
抱琴不禁思忖,或许正是那本古籍,才令娘娘对贾环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
又或者是因为贾环中了秀才,才让娘娘看重他?
其中缘由,抱琴心中如坠云雾,难以捉摸。
于是轻启朱唇,试探着问道:“娘娘,那本古籍……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贾元春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高深莫测。
“其中的缘由,非你能完全参透。我行事自有我的考量,你无需多虑。”
抱琴一听,心中一凛,知道自己或许触及了娘娘不愿提及的禁忌。
她急忙俯身,低声请罪:“奴婢失言,还请娘娘恕罪。”
贾元春见她如此,不禁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充满了宽容与理解:“起来吧,我知你忠心耿耿,并无他意。只是有些事情,时机未到,你尚不能理解。”
抱琴缓缓起身,抬头望向贾元春。
只见贾元春端坐在那里,面容平静而深邃,仿佛能看透她所看不透的一切。
抱琴当然不会知道,贾环曾劝贾元春多读《春秋》。
意在教导她在宫廷之中,应如那书中的智者,处世淡然,不争不抢。
这“不争不抢”,即是告诫贾元春,不可为了一时的宠幸而争风吃醋,更不可贪图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荣华富贵。
而“不管不顾”,则是希望她能够超脱于贾府的是非纷争之外,不被家族的琐事所牵绊,更不应因个人情感而偏袒或干预贾府的人事。
尽管贾元春此前,尚不能完全领悟贾环这番话的深意。
但她心中却隐隐感到,若能按照这样的处世之道行事,必然能够让自己在宫廷之中更为从容,至少不会因自己的言行而招致皇帝的反感,更不会累及身后的贾府。
自从贾元春听从贾环的建议,改变个人在宫里的行事方式,皇帝踏入她寝宫的次数愈发频繁,恩宠之意渐显。
最为关键的是,皇帝每每前来,总喜欢与她细述朝堂上的种种琐事,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宫廷秘闻,都愿与她分享。
即便她静默不语,也能感受到皇帝对她的信任。
因此,贾元春越发坚信。
贾环的忠告,是出于对她的深切关怀,也是为了贾府的未来着想。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让她在宫中更加稳妥,让贾府在朝廷中更加稳固。
拥有如此智慧和谋略的弟弟,更一举夺得府案首之殊荣。
她有何理由不献上贺礼,以表对弟弟的骄傲与赞赏呢?
倘若她那胞弟弟宝玉,能有贾环一半的才智与谋略,亦或是仅得其十分之一。
她心中亦是充满欣慰与满足。
然而,宝玉偏爱沉醉于脂粉堆里,终日只知吃喝玩乐,对科举之事毫无兴趣。
贾府之中,唯贾环一人怀揣着些许志向。
若再不加以重视,贾府的未来又将何以为继?
念及于此,贾元春不免长叹一息。
这一声叹息,有为宝玉的不上进而感到无奈,也有为贾府的未来感到忧虑。
“抱琴。”贾元春收回思绪,再度看向抱琴,眉宇间闪过一丝疑惑,轻声唤道。
“我原欲赠予三弟些许银两,以解他的生活之困,为何你当时却阻拦?”
贾元春心中清楚,贾环在府中并不得宠,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银两对于他而言,或许比任何贺礼都更为实用。
至少能让他当前的生活有所改善。
岂料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抱琴的反对。
思前想后,仍然想不明白抱琴反对的缘由。
抱琴闻言,顿时愣住,未曾料到元春会提及此事。
登时,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双手微微握紧,在心中斟酌着该如何回答。
良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与挣扎:“娘娘,此事……奴婢也是出于一番考量。只是……只是……”
抱琴略一沉吟,唇瓣微颤,始终未将心中所虑全然吐露。
此时此刻,她心中的挣扎与不安,如同那秋日的落叶,在风中徘徊不定。
贾元春见她如此,心中亦是明了几分,却不以为忤,反是温婉一笑,轻声道:“抱琴,你素来谨慎,有话但说无妨。我知你心中自有分寸,无论何事,我皆不会因此而怪罪于你。”
闻听此言,抱琴心中的忐忑更甚,生怕元春洞悉了她的心思。
片刻的沉默之后,抱琴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方才低声言道:“娘娘,奴婢心中并无他事,只是略有些担忧。娘娘身在皇宫之中,用度自然与府外不同,而三爷此次又喜中秀才,府里定会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