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蝉担心梁君子瘦削的身子吃不消疲倦的干活,在空间里拿虫草,人参出来炖汤,叫阿金阿银送到田间地头去给他。
十月白露生,街上也逐逐热闹了起来,有些出去外面避难的百姓回来了,在街头上也能看到孩子们追逐的身影。
大人们也都知道阮氏杂货铺什么都有得卖,中州现在看着似乎也活了起来,很多破旧的房子轰然而倒。
大街大道,慢慢在扩大,加宽,还种了些树木下去。
人手不足,也就慢慢来吧,一天一个样,慢慢总会大变样的。
夏蝉最想改变的,还是城外的万人坑。
都是守家卫国牺牲的英雄,就这样埋在万人坑里,只有黄土野草覆盖,想想心里都不舒服。
每一个都是英雄,都值得大家去敬仰,崇拜。
她去跟这里姓蔡的小将头领说,她出钱,请他们有空的去那儿做事,苗州带来的工匠带头教他们。
让舅舅设计一下,让先弄好一点。
廉舟和舅舅和工匠沟通,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详细的施工图纸给画出来了。
看了之后,她真是由心底佩服舅舅。
舅舅才高八斗,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
也不过是跟工匠切
磋相商,就能画出这般细致的图纸,设计的精巧与考虑周到,真是妙极了。
不仅考虑到了排水,还有涉及的各种东西,多得让她只能说佩服。
花费的银钱挺多的,不过私下里,舅舅只不提这些,只把一些材料改变了一下,只说是废土利用。
还有要用到的砖啊,瓦木之类的,一概就说让流民与百姓参与,以抵一些赋税。
夏蝉也明白,越少的钱看不见,对她是一种保护。
秋后算帐这事,云朝可不少见。
多少忠良被惨害而死,只怕舅舅也没少见。
但是她要做的事,舅舅也不拦她,反而很是支持。
有人支持着做事,说不出来的通畅,感觉重重的困难都没什么可怕的,一切都可以克服。
请了高僧来起灵念经,要足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
将忠骨英灵挖起来先放置一边,然后再重新挖坑填造,给他们建一个碑楼起来。
不用她承诺什么,很多将士还有附近归隐的一些人都自发来帮忙。
附近的百姓也自发让妇人过来帮着做饭,她做的一切,默默地影响着中州的人,她说的话,人人都奉若圣旨般,让她做什么事都十分的顺利。
郑君他们的
炭,也烧得十分顺利,由张家的商队运行,运到中州各地百姓的手里。
这会中州的百姓,还是穷得很,也拿不出多余的银钱与粮食来换炭过冬取暖,夏蝉让他们签字画押,在冬天帮着修水利,开良田作为条件给炭。
不傻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他们好,其实官府想要做什么他们压根拒绝不了。
强征民工做事,这其实很寻常,不要说工作了,能混个饱就错的了。
退一步来说,修好了水利,整好了良田,于他们耕种也是一件好事,这样就不会为了灌溉庄稼而头痛艰苦。
苗州也运来了很多的棉衣,她给了好大一部分当作报酬给了驻扎在城里的将士。
今年的中州,大概也感受到了大家热火朝天的干劲,比往年都要暖和。
第一场雪推到了入冬后,也不过下了二天小雪就停了,然后又是艳阳高照。
这正好也不影响大家的劳作,田里的油菜绿汪汪的一片,夏蝉从田间走过,偶尔遇见金氏的族人,他们都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她笑着点头,今天她要去窑里看看,正好入冬了大家有伙,召集了很多人来烧砖制瓦,但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那就是烧玻璃,
这东西在末世不值什么钱,可是在这个世代要是造出来了,那必能惊艳四方,然后让中州一举成名。
到了特制好的窑里,郑君已经在等着她了,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二小姐,抱歉,内子上月有些染上风寒,我来晚了。”
“不晚呢,我叫你准备的材料,都带来了吗?”
“带来了。”郑君带了她进屋里:“多备了些,二小姐,这里的人都是一直跟在我身边的,都是信得过的,他们的手艺在苗州,如今也是数一数二的。”
夏蝉一笑:“倒也不用那么紧张,你是得多叫些人来学,这个也不是一下就能烧制成功,需要大家多钻研,多练习,对了,我上午不是叫廉舟过来了吗?他人呢?”
“他刚才去了第一个窑看烧制出来的青花瓷。”
“你喊他过来吧。”
廉舟是个不怕苦,又很肯用心学东西的人,所以只要他有兴趣,她都很愿意教他学东西。
郑君叫了人去叫,不一会廉舟就过来了,手里还捧着一套瓷器,小心地用棉布包着,看到她远远地就笑了,小跑着过来兴奋地跟她说:“二小姐,我跟他们要了一套很漂亮的瓷器,刚出窑的可漂亮了,是天青色
的颜色,给你平日喝茶最好,你那套都很多缺口了。”
“呵,好啊,谢谢。”她在家里常喝茶的杯子,是蛮多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