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敬山五天假期休完,又苦着脸去沈家别院上班了。
沈茵摆摊的事情还在继续,宋梧和阮氏正在她的指挥下尝试做不同的小吃。
夏天炎热,沈茵备选的小吃有:卤菜、凉面、钵钵鸡、凤爪。
这些都是她比较馋的小吃。
大房的院子里,黄氏专门过来看沈茵、阮氏和宋梧做菜。
一开始,黄氏不屑一顾。
毕竟她都去夜市问了一圈,赚钱的小摊贩没多少。
溪山住的都是贵人,什么没吃过!
而且大户人家,多的是厨娘,人家那手艺,不比他们平民老百姓的好?
但是看着看着,黄氏就有些犹豫了。
沈茵条理清晰地指挥大房的人做小吃,语气笃定,脸上是游刃有余的淡定。
宋梧在做面条,擀了细细长长的一大海碗面条。
“大伯,面不用煮,直接上锅蒸,蒸好后,过一遍井水!”沈茵说。
宋梧一愣,但他想了想,立刻照做。
三弟妹比他们有见识,听她的准没错。
黄氏却很诧异:“蒸面是什么道理?”
沈茵没理黄氏,又吩咐大丫:“大侄女,黄瓜竖着切一刀,挖去里面的瓤,切成细丝。”
大丫立刻点头,乖乖照做。
黄氏出声:“天老爷,败家啊,这黄瓜嫩得出水,瓤不要了?”
沈茵看清黄氏一眼,“二嫂要吃黄氏瓤?那你拿去。”
黄氏摇摇头,她又不是嘴馋,完全是看不过沈茵浪费!
沈茵一边指挥众人,一边调凉面的料汁。
安国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辣椒,只有茱萸,和一种黄色的野山椒。
这茱萸啊,辣度是够了,但个头小,没有辣椒那么方便。
阮氏心灵手巧,正在切钵钵鸡的配菜。
二丫正在灶前帮忙烧火,热得满头大汗。
小小的厨房,挤了四个大人,两个小孩。
黄氏也热得慌,很想到此为止。
但她又舍不得走,总觉得沈茵似乎能成功做出小吃。
蒸面也许有些离谱,但看大嫂串在细签子上,红彤彤的莲藕片、鸡肉片、里脊肉,她居然有点馋。
那些串串浸泡在油光锃亮的料汁里,看上去有点好吃?
“二嫂,过来搭把手。”沈茵向她招手。
黄氏指了指自己的鼻尖:“我?”
沈茵点点头,“当然。”
热闹不是白看的,大嫂的两个女儿都来帮忙,没道理放着黄氏当闲人。
黄氏搓着手过来,有好多话想要反驳,但最终都被她咽下了,一副任凭沈茵吩咐的模样。
“要我做什么?”黄氏问。
“帮忙把鸡爪的指尖剪了。”
沈茵毫不客气地说。
黄氏挑眉:“为啥要剪?”
她侧头一看,灶上放了一大盘鸡爪。
作孽啊,这年头,鸡那么珍贵,有谁会买一大盘鸡爪回来?
又没二两肉!
“三弟妹,你这是在哪儿买的?花多少钱?”
沈茵回:“当然是县城里买的!鸡爪挺便宜的,和鸡肉一个价,二十文一斤,这一盆有两斤,四十文!”
黄氏听后,立刻按住了自己的人中,“不行,不行,我待不下去了,三弟妹,你疯了!”
“四十文都可以买一只两斤的公鸡了!”
说完,黄氏按着自己的人中,逃也似的逃出了厨房。
沈茵皱了皱眉。
阮氏忍俊不禁,“三弟妹,你二嫂就这样,喜欢一惊一乍。”
不过黄氏不在,厨房里安静了许多。
宋梧和阮氏都是不多话的人,大丫二丫是有点腼腆,和沈茵不太熟,也不怎么说话。
五个人都在默默地做事。
不一会儿,沈茵呛了一个辣椒油,香气瞬间四溢。
四个人都停止动作,看着沈茵把辣椒油浇在凉过的面条里。
大丫二丫顿时咽了咽口水。
沈茵一边搅拌,一边说:“这就是凉面,秘诀就是面条要劲道,黄瓜丝和炸过的花生米要脆,辣椒油要香辣和麻,最后要加一点点糖提鲜。”
阮氏和两个女儿不住地点头,宋梧却是迫不及待地问:“要是我们去摆摊卖,面条放久了会不会坨?”
沈茵笑笑:“不会,我刚刚忘了讲,摊开面条时还要放一点香油,这样就不会粘在一起。”
宋梧点点头,“好,我全都记下了。”
“行吧,那咱们就尝尝第一样小吃。”
四个人一人用筷子挑了一箸。
宋大丫第一个伸出大拇指:“好吃!”
阮氏和宋梧都是一脸高兴的模样,“好香啊!凉面居然这么好吃,比汤面有味道多了!”
沈茵品尝着凉面,心想,不是很完美,但已经可以了,毕竟古代调料不全,能找到的她都用上了,找不到的就用代替品。
宋二丫也说:“好好吃,三叔母你也太厉害了!”
阮氏和宋梧都亮晶晶地看着沈茵,这凉面不比那肉饼差。
出去卖一定会像肉饼一样赚钱!
而且这凉面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