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天了,相武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即便睡着,也经常在梦里惊醒,梦里独立大队又冲杀出来,斩杀着皇军。封锁线成了他苦熬的地方,让他精神高度紧张,谁知道山里的八路什么时候打出来。
今天他睡着了,还睡的安稳。殊不知,独立大队开始了行动,已经辗转六十多里地,再次返回山林。
返回山林,进入山谷,山谷积雪最厚,已没到腿弯,更难行走。而所有人体力已经到了极限,都担心走不完最后几里地。已有民兵请求,先把粮食放下,明早再过来搬。
就在这时,前面响起欢呼声。县委的同志带着百姓已在山谷迎接,还清扫着山谷中积雪,让战士们走的轻松些。
再往前走,山谷里烧起了火堆,架起了大铁锅。大铁锅里熬了玉米糊糊,蒸了高粱米饭,贴了地瓜饼子,炊事班长老赵带头,男女老少都在忙乎,大锅小锅,排起长蛇阵。锅底下烧着的火像一股暖流,流淌在纷飞的大雪之中。
“先垫一口,别着急,咱们这锅煮完,再去村里煮,都能吃上!”唱了大半辈子戏,老赵亮堂的嗓门不时传进战士们耳朵里。
终于回家了!这一晚上的煎熬,疲惫,寒冷,几乎一扫而光,再喝两口玉米糊糊,拿一块饼子,又似乎浑身有力气。再往前走过三道山谷,进入孟庄西边山谷,刘芳带人引导大家堆放粮食。
这片山谷宽一些,几十位年轻妇女连续打扫着积雪,等战士们来了,立即铺上一层干草,粮食袋放在干草上。
山上孟庄房屋已全部清空,屋里都铺着干草,让运回粮食的英雄们上山休息。孟庄上百间石头房子能挤下两千人,其他人还要再步行五里,去前王庄休息。
吃了几口干粮,喝了几口热汤,又放下粮袋,顿觉浑身轻松。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粮食,就好比打了一次重大胜仗,歼灭了超过两个中队的鬼子,就连百姓走路都轻飘飘,感觉要腾空飞起来,再走五里山路,已不在话下。
李智和老孟、张大年回来了。火红的篝火,忙碌的男女老少,老孟不由感慨,现在山里军民一致,就像一家人。如此团结,如此一致,即便实力还远不如鬼子,但长此以往,小鬼子肯定能被打败。若国军也能如此,把老百姓当成自己人,同仇敌忾,鬼子岂能占我半壁江山?
感慨之余,老孟又有些担心。粮食已堆成了小山,站在这头,看不到那头,明天雪停之前,必须继续向山内转移。孟庄离封锁线太近,如果小林龟山急了眼,鬼子全力进攻,这一夜辛苦就白费了。
李智让老孟放心,发生这种灾难的可能性很小。雪还在下,到明天早上,大路上积雪估计要深过膝盖,鬼子汽车根本开不出来,徒步行军也是难上加难。小林龟山想要集中兵力,进山强攻,难上加难。
还有特务连在前面顶着。特务连遭受重大损失之后,现在已经恢复元气,成为李智最为信任的连队。他和老孟都注意观察过特务连训练,高强度训练,老兵带新兵的模式,加上栓子亲力亲为,给新兵讲解示范射击技术,经过二十几天训练,新兵进步很快。
何况,新兵都是经过实战的民兵,上了战场一点不发怵。
当然,小心为上,李智布置过警戒,和老孟、刘芳商量,怎么把粮食分发下去。老孟早就想好了,山里百姓,不管男女老少,每人二十斤粮食,参加今天运粮的民兵和百姓,多给十斤。剩下的留在队伍上,加上之前余粮,能维持到过了正月。
李智和刘芳同意,正好山林东侧的百姓都在,回去的时候正好捎走。也不用称,按村里的人数,按粮袋领。有了粮食,不用斤斤计较了。剩下粮食战士们可以搬运回小黑山,还有其它存储粮食的山洞,先藏起来。
第二天早上,雪还在下,但小了很多,也不再是鹅毛一般的大片雪花,能见度好了很多,站在孟庄村头,能隐约看到对面山坡了。忙碌一夜的男女老少和民兵开始返回各自村子。休息了四五个小时,又吃了早饭,民兵体力恢复很多,也不用再扛那么多粮食,但大雪几乎下了整整一夜,山谷中积雪已到了小肚子,有些凹陷的地方,能埋进一个人,不仅难以行走,而且危险。
那就从山坡上绕着走。天黑前实在回不了家的,就在近处村子或山洞借住一宿,第二天继续往家走。反正身上有粮食,随身带着铁锅,有雪化成水用来煮饭,积雪下枯草,仍然干燥,可以用来生火。
一营、三营先返回李庄。临行前,会造爬犁的老汉想出主意,又连做了几个爬犁,放上六袋粮食,让马拉着。十个爬犁,二十匹马,走在前面。松软的雪经过碾压,变得硬实,后面战士再走上去,就非常轻松,却要防止滑倒。
特务连还没从据点里撤退,而且把据点当成了家。留下的已经和好的面,蒸了白面馒头,还有米粥、咸菜,战士们吃的香甜。电话铃不断响起,询问过有没有敌情,又催促赶紧上路清雪。栓子没那功夫去清理积雪,索性让在电话铃守着的伪军俘虏滚一边去。
他命令全体撤退,而且在撤退之前,让赵大富给另外炮楼打电话,告诉鬼子二狗子,据点已经被老子们占了,外面炮楼上挂着的都是鬼子尸体。
就在这时,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