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谢霖,彼时纪含刚刚离开,谢霖又饱受舆论侵扰,反倒是这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仅凭一面便选择相信谢霖,有人去旁敲侧击地问过这位大学士,为什么要在风口浪尖和谢霖走这么近,难道真的一面便能看透一个人?陈定和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谢霖其他的品行,只晓得一点:
“知耻而已。”
他相信谢霖明廉耻,于是在那段最苦的日子里一直支持谢霖,即使谢霖真的违背师生道义嫁入王府,他也没有多问,而是选择完全的相信和尊重。
那是谢霖最痛苦的时光,原本傲骨被众生及爱人磋磨,过往一切撕裂重组,只有陈定和一直沉默又坚定地始终如一。
这样的信任,他往后再也没有过。
舆论爆发后谢霖辞离弘文馆,被陈定和接入翰林院,两人以友人相处,其实从师徒之实,如今自己一身本领,大半都是出自陈老先生。
只是刚极易折,强极则辱,崇明帝二十五年,陈定和任主考官,放榜春闱,选进士四十七人,皆来自南方。榜面一出,北方举人哗然,联名上书,大量北人聚集京城,一时之间社会动荡,情景危急。崇明帝大怒,重审主考官。谢霖也相信陈定和,既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如直接将全部试卷重新封订,二次批阅。陈定和听了他的建议,上书自白,为己陈情,解释缘由,提议重约。
自白主要三点:一,北方举人告他偏私南人,可他身出江北,无心偏私。
二,试卷评定结果由三位考官共同审定,非他一人之力可以左右。
三,榜面若故意全定南人,自然会引起如今局面,他怎么会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