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女孩子乐坏了,每日早起给王红红带包子、油条豆浆,中午也手拉手坐在一起用午饭,酉时课程结束后,几人不着急回家,反而是留下来跟着王红红将授课内容再巩固几遍。
不过两三日功夫,不仅姑娘们觉得脑子里记住的药材名越来越多,就连王红红也差异于自己的记忆力更好了。
祥云找到碧云时,她刚在账簿上写下今日的入账。
七八十平的铺子,分成前后两个屋子,前屋用来售卖琼玉膏和各种益气活血、调理肠胃等功效的药包,后院是专门制作琼膏的作坊。
玉膏依旧是祥云在空间完成后,交给林老太,找到机会放置在储物架上。
因为数量稀少,一直是京都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祥云没打算扩大销量,保持现状就好,太烂大街的东西,百姓不会珍惜,消费者往往对供不应求的事务更偏爱,一旦唾手可得,就失去了稀缺性。
碧云放下笔,见到祥云,笑道:“结束了?如何,她们什么反应?”
祥云:“抓耳挠腮,一个头两个大。”
碧云笑得更欢快,一听祥云来找她商量考核方式,忙道:“老夫人说,姑娘们大多不识字,到时候直接一个个口述就行。”
祥云也是这么觉得的,不仅如此她还打算跟上辈子面试一样,加点情景演练进去。
碧云诧异问:“什么是情景演练?”
祥云解释:“假装有病人上门,此时店里又没有大夫,根据来人的病症,做一些基础分析,不需要多准确,关键看她们敢不敢说,能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碧云点点头:“还是你鬼点子多。”
冬日的夜晚,太阳早早藏到地平线下,店铺落锁后,祖孙两加上碧云,一起往家方向赶。
天上开始飘雪花,天气越发冷下来。
寒冷的天,跟火锅最配了。
祥云心里搀着大骨头浓汤和麻辣鲜香的鸳鸯锅,一回家就听张氏说她娘在厨房忙活,今天的晚食格外丰盛。
香味从厨房飘出来,她等不及往后厨跑去,就见灶间最里面和外头的大铁锅盛满了水。
里面的大铁锅里是白滋滋翻滚的大骨头浓汤,外头锅里是红彤彤飘着麻椒的辣味锅底。
郑氏正在调蘸料,厨房左右两排两米长的粘板上不断有刚洗完的蔬菜端上桌。
鲜嫩得还在滴水,有白菜心、菠菜、小青菜、香菇、豆芽等十几种素菜。
荤菜数量更多:新鲜的羊肉、猪肉,片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的薄片,桂兰正在将剁碎的鱼肉,用勺子搓成圆形,放在清水中,做了半盆后,如法炮制又去打牛肉丸子。
烧火丫头十安,如今跟在桂兰后头,不仅会烧火,还在学厨艺,正把裹上面粉的肉条放在油锅里炸,还有新鲜去了内脏的小黄鱼,味道喷香。
每样菜至少摆了两大盘,分量十足。
主食的面条和酱油炒饭,反倒显得逊色了。
看到祥云进来,郑氏笑道:“回来啦,天冷,今晚咱们吃火锅。”
“火锅?”林老太看着案板上的各类菜品,眼睛都瞪大了,觉得新鲜地很,“啥是火锅?”
桂兰替郑氏解释:“三夫人说,火锅就是熬制一大锅底料,然后将想吃的蔬菜荤菜倒进去,涮熟了沾蘸料吃,要不怎么说开酒楼的人点子就是多,我在厨房呆了半辈子,从没听过这么新奇的吃法。”
简单几句介绍,大伙儿都明白了,嘴上扬起笑意,期待不已:“听着就好吃,竹君弄出来的就更好吃了。”
丫鬟们将大骨头汤和辣锅盛在双耳小铁锅中,放在平常吃饭的两张大餐桌上。
一张大人们的餐桌,上头已经摆好了两个燃烧着的小火炉。
里头炭火烧得红彤彤,正“噼啪”作响。
一个大骨头汤锅底,一个红汤锅底。
孩子们那桌因为考虑到大多吃不了辣,郑氏本打算只上一个大骨头汤锅底,没想到女儿死活不肯,非要再加一锅红汤的。
郑氏怕她辣着,又经不住闺女软磨硬泡,又给添了一锅红汤。
祥云得偿所愿,满脸笑意。
开玩笑,火锅不吃辣,香味少一半。
柯先生和褚先生平日的晚食是跟林家人分开的,今日张氏特地邀请二人同来。
柯先生刚一进来,闻到味道眼睛一亮:“好香,是火锅?”
郑氏正教几个小子应该怎么吃,边烫边吃,蘸着酱料味道更丰富,闻言动作一顿。
“先生吃过火锅?”
柯先生眼底闪着兴奋:“很多年前吃过,那时候京都有家出名的酒楼,专门出些新奇吃食,火锅冬日里最受欢迎。”回忆从前,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惋惜道。
“可惜后来酒楼老板犯了事,酒楼没了,京都很多酒楼想效仿她家火锅的味道,没一个能成功的,总是差点意思,时间一长,这种吃法鲜少有人提起了。”
“三夫人,您之前也吃过火锅?我闻着味道挺对味的,至少有七分相似。”
七分不得了了,那些试图模仿的酒楼,能有五六分,也不至于埋没了这道美食。
郑氏从孩子们那桌回来,谦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