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他最大,所以他的压力也最大。
而且在家的时候,江倩夫妇是不会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给予他的指定,非常有限。至于这种随机的作文作业,也不会有的。
“没有,我的命题很简单,就中午做菜这件事,你们想怎么写都可以,发挥你们自己的特色,哪怕中午做饭这件事,只是作文的一个切入点也可以。”
“就比如中午做菜这件事,只要你们联想得当,写到你们的理想或者对未来的展望,又或者是历史概念的思考,都可以。只要文章出色,我认可,就可以。”
“李冠,这不是考试,所以不要像考试那样,过于局限,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局限了。”
“考试的时候,我们拿到题目,可能只是为了拿一个高分。”
“但平常写作文,我们没必要这样。我们就把这些经历,用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记录下来。这种记录,可以是很平常的记录,也可以是你在从中学到的道理或者感悟。”
“现在你们写作文,可能只是为了考试。但以后写作这件事,可能会贯穿你们一生。”
“比如像我一样,我就是靠写作为生。也许你以后当医生,但是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有了很大的研究突破,那你可能要写自己的论文,甚至说明文,让大家很简单的就明白你的研究突破。”
“如果你们要做公务员,可能更需要这种写作功底。”
“甚至以后将来长大谈对象,如果有很好的写作功底,给你们的对象发信息的时候,也会让她们更开心一些。”
李冠之所以问这个问题,那就证明他还是过于局限了。
所以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
黄槐和陈安在这一点上,经过了自己的不少训练,现在已经跳出了这个圈子。
这也是为什么黄槐的作文总能在考试中拿到满分,因为他的立意就完全比一般同学高了一个等级。就是现在的陈安写作水平,也是大幅度提升。
如果永远只是抱着模仿例文去写作,甚至用现在的暴力背诵例文的方式去写作文,那就把自己局限了,永远无法提高。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小姨夫。”
李冠第一次对写作这件事有了一个自己具象化的认知。学校老师讲解课文的时候,用的是一种方式。真的让孩子们写作的时候,又用了最保守的方式,毕竟唐宋的这种讲解方式也是有危险的,万一孩子们剑走偏锋,直接偏多了,可能就拿低分了。
语文老师没想过要教出一个大文豪出来,无非就是让大家拿高分。所以采用的都是中规中矩的类似古代科举八股文一样的写作方式。
炎国的教育有时候就是这样,大家一边在高喊着要素质教育,要培养特殊人才,发挥孩子的特长。到最后,大家还是把孩子所有的教育,直接往分数上靠拢。
比如你语文好写作好,数学差,老师会让告诉你,光语文好写作好是没用的,这样可能都考不上一个好高中,注定是要失败的。你数学好,但英语很差,老师会告诉你,你偏科太严重了。并不会因为你有一个超高的特长,而觉得你是一个人才。
所以老师在教育中也一样,首先他们考虑的不是要培养一个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天才,而是要确保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被大多数孩子吸收,采取最保守的方式。
李冠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成绩也不错,在自己父母亲的眼里,唐宋和小姨都是比他们要厉害得多的成功人士。
每次来这里,李智勇夫妇都会叮嘱孩子,让他多和卓博士、小姨夫学习。
这种观念的潜意识输入,让李冠对唐宋和卓博士的每一句话,都听得很认真,甚至会特别多想一些。
卓博士听了唐宋的这一番说辞,也思考了起来。
在理科方面,他觉得自己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但写作方面,她是打从心底佩服唐先生的。
小时候,父亲教她写作的时候,只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多读书,用最古老的话来说,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虽然那会自己的写作业还可以,但绝对不是最顶尖的那一波。
不过这对她而言并不重要,因为其他学科,她直接秒杀其他人。再说了,自己语文即便是这样,也是数一二的存在。作文扣几分就扣几分了,完全不影响自己的总成绩断层式领先。
这又何尝不是卓博士父亲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毕竟他爸爸从最开始的概念就是为了让卓博士成为理科大拿,而不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科生。
。。。。。。
“不得不说,教孩子这方面,你还是很有一套的。”
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在房间或者客厅开始写作了。
这会唐宋和卓博士都在阳台喝茶。卓博士笑着对唐宋说道。
“谢谢大博士的夸奖,比起咱爸,我还是差点意思。”
唐宋笑着说道。
得到卓博士这样的认可,固然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但要论教育孩子,卓博士的爸爸也是一个狠人。
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都下得去手。唐宋自认为自己对小唐欣下不去那个手。
至于黄槐嘛!!!咋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