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谣言四,七步诗。”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知名程度大概就和前面的武则天杀女差不多。”
“相传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曾写过一首诗,全文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一向被用来反映古代皇族兄弟之间的争斗。”
曹操:“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是我儿子?”
难道是子建与子恒有了矛盾?
曹植正与兄长曹丕对弈,局势大好,猝不及防被点了名,曹植一脸茫然地抬起头。
“这说的是我?”
曹丕神情探究:"子建,这《七步诗》……"
他也是文采飞扬之人,虽然不如弟弟有才高八斗的名声,却也不容小觑,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
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长兄曹昂早逝,与自己年龄相近的是曹植,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既是兄弟,也是对手。
何况父亲一向喜爱子建,曹丕垂眸不语。
曹植自己也不知道这首诗的用意,毕竟他现在还没写呢!
他皱着眉:“兄长,我没写过这首诗。”
曹丕不置可否,又落一子。
"曹植是魏王曹操之子,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同时,他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同胞兄弟。"
曹操喷出一口酒:“魏文帝曹丕?”
我未来称帝了?
身旁的荀彧幽幽地注视他。
曹操尔康手:“文若,你听我解释。”
孙权:??
刘备:??
你称帝了,那我们算啥?
当事人曹丕:啊这,我爹篡位成功了?
当事人曹植:突然我哥就成皇帝了。
汉献帝长叹:“汉室的江山,终于毁在了我的手里么?”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曹魏的立嗣之争说起。”
“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子嗣,曹操考虑过的继承人有四位,首当其中便是长子曹昂,可惜曹昂意外去世,而曹冲是个神童,天性仁厚,曹操便考虑传位给曹冲,可惜的是,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
"在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曹丕也常对人说,如果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
提起去世的两个儿子,曹操很是伤感。
曹昂为保护他而死,妻子丁夫人愤然与他断绝关系,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而曹冲天资聪颖,他也是十分看重的。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最终都走在他前头。
有位近臣不赞同地说:“主公不该对二公子说这句话。”
这叫世人如何看待曹丕?
曹操苦笑:“我何尝不知道,只是冲儿早逝,我也昏了头了。”
曹丕神色晦暗不明。
“曹冲死后,实质意义上的候选人只有曹丕和曹植,曹植因文采风流而得曹操喜爱,立嗣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吕雉想起儿子刘盈,刘邦那个老东西偏宠戚夫人,几次想要废掉刘盈的储位,改立刘如意。
刘彻也想起长兄刘荣,只不过刘荣和栗姬实在不给力,他上位的过程就轻松许多了。
那据儿呢?必是有小人陷害太子!要是让他抓到,三族通讯录统统去死!
至于是不是他自己的缘故,怎么可能呢?刘彻自信满满,我可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帝!
怎么可能会犯错?
李世民评价说:“陈思王才高八斗,论政治谋略,到底不如魏文帝。”
皇位本就是有能者居之,隐太子是嫡长子,一出生便具备礼法和大义的支持。
那为什么最后登基的是他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还不是李建成德不配位,那李世民自取之又有何错?
他突然想起李承乾和李泰,心情顿时不美妙了。
还有心思说别人呢,我自己家的后院都起火了。
或许他要重新考虑储位的归属了。
李世民想发个弹幕问一下,又犹豫了。
太子谋反是日后的事,高明现在还是很好的,不如……再看看?
朱元璋得意洋洋:“咱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太子之位舍标儿其谁?”
他一向信奉嫡长子继承制,也不是说不疼爱其他儿子,诸王待遇都很好,但储位就别想了,只能是好大儿的。
朱标无奈微笑。
说起立嗣之争,天幕下的曹丕神情复杂。
"子建,你怎么看?"
曹植说道:“我不敢说并没有与兄长相争的心思,世子之位谁不想要?可现在看来,明显是兄长做得更好吧?既使重来一次,我也未必能胜过兄长。那我只能拜托兄长,日后给我一块好点的封地了。”
说不在意,是假的。
曹植并非纯粹的诗人,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可天幕已经告知他未来输给了兄长,还能怎么样呢?与其一条路走到黑,给后世留下兄弟相争的典故,还不如做个贤王,辅佐兄长呢。
曹丕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