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家粮食储备呈现出“三元化”的特征:
即中央、地方、民间均建有粮食储备机构,三者共同蓄力支撑起国家的粮食储备。
其中,中央的机构主要有太仓和转运仓,地方机构主要为正仓、常平仓,民间储粮机构则是义仓。这三类机构虽说都是粮仓,但性质与用途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古代由于战争、天灾等因素,也会时常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金融现象,隋唐统治者在此基础上就创设出“常平仓”的构想。
每当农民大丰收时,政府出资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确保不会发生“谷贱伤农”的情况;
反之,当农民欠收时,朝廷就打开常平仓,将里面的粮食低价卖回给农民,以保障基层民众的温饱问题。
这样做能够有效缓解因粮食价格波动造成的社会动荡,有利于巩固统治根基。
“常平仓”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意为“常平者,常使谷价如一”。
深入了解后,玄真万万没想到,隋文帝建立的国家粮食储备仓发挥作用,足够全国人口吃十年。
如此就放心了,玄真安心修持开山工程,此法就是大禹治水类似的工程,如今国家粮食给予工程保障,那就一劳永逸解决水患问题。
百姓有饭吃,有钱拿,削尖脑袋参与治水,江浙一带就民心安定了下来。
现在用一个月出的图纸,获得朝廷认可,所以会稽山一带有百万民夫与军人参与开凿山体泄洪。
玄真不太可能拿着工具去干活,而是指挥军民即可。闲暇之余教他们开垦梯田,解决一些粮食问题。
江浙沃野千里,犯不着上山屯垦,所以都不会此等技术,玄真将此法传给他们,大受欢迎。
花果山的灵田种植药草,有一部分就是梯田模式,所以这一套驾轻就熟,全民参与开凿山体,所以江浙一带没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