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皇宫,秦风满脸迷茫。
父皇今天,这究竟是怎么了?
莫名其妙塞给了诸多好东西?
甚至就连将作监的匠人,都分给辽地一半。
还有大庆朝堂珍藏的海图、海船图纸、占星等等技术。
除此之外。
还有诸多诸多的好处。
甚至就连秦风出宫,怀里都抱着一大堆东西。
“父皇这是突然咋了?”
秦风不大懂。
但这波下来,辽地发展速度必然更快。
对了。
刚刚庆皇还打算下诏书,大庆境内,任何人愿意前往辽地,全都放行。
这必然会让辽地人口暴增。
“不管了,反正都是好事儿。”
秦风理解不了庆皇的心思。
至于黑弓会的事儿。
交给庆皇头疼去吧。
等回了辽地,秦风就打算在辽地安安稳稳的搞发展。
直到将北胡的仇,彻底报了。
然后顺带着收拾收拾倭人。
周边打扫干净后。
才方便执行那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甚至一两代人才能看出效果的计划。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秦风坐在马车内,不免感慨。
“回府。”
东西给了不少,庆皇要求却只有一个。
早点抱大孙。
虽然庆皇的孙子不算少。
可依旧觉得不够。
甚至觉得秦风没有开枝散叶,这是万万不行的。
能够传宗接代,就是一个男人最强的证明。
“都成亲王了,催婚、催生这类的事儿,竟然也少不了。”
“离谱。”
吐槽归吐槽。
秦风却觉得庆皇说得很有道理。
甚至准备年后回辽地后,纳红鸾为侧妃。
侧妃这事儿。
得需要许宁儿同意。
不过最好,还是等许宁儿怀孕了后再说。
那时候都不需秦风开口。
许宁儿就会自行安排。
这也就传统主母当家的好处。
传统主母关注的地方,永远是家族能不能在她的手里变得更加壮大。
大庆的男人,普遍喜欢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位高权重之类。
至于大庆的女人。
则将家族是否旺盛,当做一种标准。
评判家族是否旺盛最关键的一环。
就是子嗣够不够多。
这点上。
庆皇甚至还跟秦风批判过太子,太子有点不及格。
为了繁衍。
真还就无所不用其极。
批判。
必须亲身去批判这种陋习。
大庆的生活,未免也有些过于简单。
吃饭、睡觉、繁衍。
可能也正是因为大庆人足够的多,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一直兴盛下去。
人口一旦缺少。
往往就是皇朝悲凉之时,想干什么事儿都干不成。
这片土地上的人。
往往就顶在可容纳生存人口的上限上徘徊。
多点就会爆发战争。
少点就还要继续生。
人口问题,也是封建皇朝最大,也是最根源的问题。
与其内耗。
秦风准备换个方向,解决掉大庆未来人口会越来越多的难题。
开封。
作为南朝曾经的首都,这曾一度是天下的中心。
这里濒临黄河,曾有座无比庞大的城池,这座城内的百姓曾无比富足。
可如今的开封城。
却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那般繁荣。
有些冷清。
胡庸坐在官衙内,望着京都来的书信,脸色古怪至极。
更有亲信询问。
“胡大人的愿望不就是成为宰相,如今宰相之位在即,胡大人为何闷闷不乐?”
胡庸将那封书信放在桌子上。
作为淮南集团的一员。
如今北派官员的领袖。
胡庸在京都,自然有着属于自已的信息源。
这次提为宰相的事儿,十有八九是真的。
可胡庸,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晚了。”
那封书信被放到火烛上,放在砚台中缓缓燃烧,在阴暗的书房内,照出胡庸那苍老的脸。
只是他的亲信却不解。
什么晚了?
当宰相当的晚了?
这还要分早晚吗?
“下官斗胆,敢问大人接下来下官该如何做。”
“什么都不做。”
“若此番真当上了宰相,自然极好。”
这座开封城,是胡庸修建的。
也是庆皇提出迁都事后,胡庸亲自坐镇于此,计划修建出大庆未来的首都。
胡庸本身。
也希望大庆迁都开封。
只是在开封这段时间,仅仅差半步便到相位,可这半步,又不知要多久多久。
胡庸不得不多想。
他做官后,一路青云直上。
唯独这最后的半步,如若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