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妈,你那脚边是啥呀?”杨若晴朝那只麻线袋子抬了抬下巴,问。 大孙氏俯身捡起那袋子摇晃了几下,说:“是我跟你大妈这换的红豆米,这不,马上就要过腊八了,黄毛她们娘几个得回来,大顺子小顺子哥俩就爱吃腊八粥,我给熬上。” 孙家前面几代人丁都不是很旺盛,老孙头那一代同胞兄弟姐妹一个没养大,就他自个,唯一的堂兄几年前也去世了。 到了第二代,生了大孙氏和孙氏两个闺女后,就一直无锁出。 没法子才将长女大孙氏留在家里招婿撑起门户,次女孙氏嫁到了老杨家三房。 这一回,情况有所改善,留在家里的大闺女生了一儿一女,终于给孙家留下了一个真正的撑起门户的男丁。 而且大杰还考中了举人,这个时代能考中举人,在学子里相当于已经扭转了乾坤,一只脚踏进了仕途。 即便后面大杰没再继续求取功名,只在湖光县衙门谋了一份县丞的差事,但已经是属于官家人,吃衙门饭。 大杰一人便可以养全家,所以黄毛也摇身一变成了官太太,带着孩子们跟着大杰住在任上。 说到孙家第三代就更厉害了,黄毛肚皮争气,一口气生了两个儿子,大顺子和小顺子。 “咋?他们娘仨这是提前回来过年吗?”杨若晴又问。 大孙氏说:“对呀,天冷了,留在那边也不好,月底就过年啦,黄毛上回就捎信说等她回家来备年货。” 王翠莲笑眯眯说:“俩大孙子回来了,家里就热闹咯,你们也更忙了。” 大孙氏笑说:“是啊是啊,一个孩子抵十个大人,再忙再累心里也乐呵,看我,这熬腊八粥都有劲头了!” 大家说笑了一阵各自散去各忙各的,腊月嘛,家家户户都忙。 若是下雨,那就是待在家里赶针线活,为一家老小缝制过年的新衣裳,帽子,鞋袜。 赶上天晴,那更不得了,浆洗,晾晒,收拾庭院,劈柴…… 等到了腊月中下旬,便要正式进入忙年的节奏,杀年猪,买年货,打扬尘,熬年糖,磨年豆腐…… 农家的年味永远就是那么足足的,大人高兴,孩子们更高兴,一年到头盼的就是这一个月。 周而复始,岁岁轮回,一晃眼,父母老去,孩子们长大,新一轮的延续和轮回又将开始,就像那荒野中的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来也是奇怪,自打杨若晴和骆风棠回村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村里闹贼的事突然就消停了。 一连三天,村里再也没有谁家丢东西。 于是,杨华忠遣散了巡逻队,晚上的宵禁也解除了,村子里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 “大伙儿都说,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天上的武曲星下凡,那些鬼贼都怕他,都能给镇住!” 刘氏又过来找杨若晴这聊八卦了,顺便蹭桌上的点心吃。 杨若晴从不会在这些小东小西上面跟刘氏计较,桌上盘子里的点心,刘氏都可以吃。 但把桌上摆出来的那两盘吃完了,杨若晴也不会再去添。 想要再吃?等明天。 “他们都把咱棠伢子给神话啦!”刘氏抹了把嘴角的点心碎屑,又说。 “我还听到村里有人说,今年过年门神不去镇上买,就把棠伢子的模样画上去!” 纳尼? 杨若晴听得眼皮子直跳,这些村民,真是太夸张了。 “四婶,他们开玩笑的吧!” “不是开玩笑,是真的,但凡一个人起了个头,估计都要纷纷效仿。”刘氏道。 “得,就算他们真想画,也画不出来呀,得清专业的画师才行。”杨若晴又说。 而对于那些村民们来说,让他们花个三五文钱去买两张门神来贴一下,就算是很奢侈了。 请专业的画师来画棠伢子,且不说棠伢子本人不允许,不可能出境,就算他们让画师偷窥到了棠伢子的面相,再去画出来,画师少说也得收个上百文钱。 上百文钱呢,他们舍得吗? 找人分摊? 哈哈,到那时各种小算计都出来了。 所以这事儿杨若晴只是听一听当做笑话就过去了。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在熬腊八粥,那些在外的游子,也都陆续回家跟家人团聚。 孙氏开始心不在焉了,天天站在院子门口朝大路那端张望。 虽然她啥话都没说,但杨若晴他们都心知肚明,孙氏这是在惦记大安和小花他们夫妻儿女了。 腊八节这天,孙氏没有等到大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