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良才美玉(1 / 2)

兴崋王召见?

周围人听了都是满脸惊讶,连阎应元本人也是如此。

他此前只不过是区区江阴县一典史,就算曾经逮捕了很多当地贼寇,破了不少案子,还有三箭惊走海寇顾三麻子的战绩,也不至于被兴崋王如此看重吧?

须知,如今兴崋王面前不是崋部文武大员,便是昔日大明南京六部等衙门的大佬。那些人哪个履历不比他好看?

难不成兴崋王召见他是有别的事?

回过神来,阎应元觉得他这身装扮去见兴崋王会显得失礼,于是问:“可否容在下去换身衣裳?”

“可以。”侍卫点头,随即对管理该苦役营的军官道:“你速去找一匹马来。”

“是。”

阎应元回去换了身干净得体的衣裳,又让妻子帮忙整理好发髻,这才随侍卫一起骑马前往紫禁城。

在紫禁城外下马,阎应元随侍卫步行来到奉天殿。

瞧了龙椅上高坐着的威武不凡青年一眼,阎应元赶紧低下头,躬身作揖道:“阎应元参见大王!”

刘升朗声笑道:“孤久闻丽亨(阎应元字)大名啊,却是没想到丽亨竟在南京郊外做苦役。早知此事,孤便早点请丽亨过来了。”

刘升说的是实话。

他穿越前确实久仰阎应元大名——历史上阎应元在江阴守城抗清之战,可以说是江南百姓反抗清军最精彩的一场守城战。

阎应元原本累功升任德英县主簿,却因道路断绝,卸任典史之职后带着家人住在江阴城外。

“剃发令”传来后,江阴继任典史陈明遇、训导冯敦厚等人驱逐清县令,召集百姓,守城抗清。

他自知军事才能不如阎应元,便请阎应元来主持守城抗清大事。此后,三人带领近十万百姓守了江阴八十一日!

虽然江阴最终还是被清军攻破,并遭到屠城,但阎应元等人的英雄故事却流传下来。

其中更有一首阎应元在城池将破时所写的绝命诗,被许多人所知晓。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虽然走入王朝末世的大明实际并不值得效忠,但阎应元这种抗击清虏的不屈精神,却值得被铭记和传诵。

此时的阎应元自是不知他在历史上会经历的那些事,因此便觉得刘升的表现未免有点夸张。

觉得刘升可能是想千金买马骨,通过他树立一个大明降官为崋部所用的典型。

虽有此推测,可阎应元还是难免有点感动。

他道:“不想区区薄名竟能为大王所知,应元受宠若惊。”

刘升听阎应元言语不像是武夫,反倒是像文人。再考虑到他能被大明任命为江阴典史,多半是有功名在身的。

于是问:“丽亨可是举人?”

阎应元道:“在下是崇祯十二年北直隶乡试举人。”

刘升微微点头,随即直入主题,“丽亨在我崋部为苦役多日,想必对我崋部、崋军都有所了解,知我等乃是为救天下百姓出水火,才举义旗,行革鼎之事。

我崋部拿下南直隶后,可谓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丽亨可愿入我崋部做事?”

阎应元虽也是读书人,却是武人性子,并不矫情。

他既已决定仕崋,又得刘升单独召见,如此重视,便没什么好犹豫的,当即作揖道:“应元愿为大王效命!”

“好!”刘升高兴的大笑,走了下来,拍了拍阎应元的肩膀。

他此时才发现,阎应元竟比他还要高出一截,怕是有一米九几的身高,而且颇为壮硕,又蓄着一副寸许的美髯,脸色也偏红。

听说武器是一把大关刀。

难怪后世有人将其当做关公在世。

阎应元见刘升并不防备地接近,心中更加感动,只觉得此人确有真龙之相,值得效力。

“丽亨想要做文官,还是做武官?”刘升准备让阎应元自己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阎应元如今已三十岁,此前为考中举人已蹉跎多年,而且乡试名次比较靠后,基本进士无望。

只因大明武将地位实在低下,他才选择文官之路,而以他的根底,就算大明不亡,将来也难以升至高位。

据他了解,大崋如今正是用武之际,而且将士们地位、待遇都不错,大有前途。

因此稍稍思考便道:“在下希望做武官。”

刘升微微点头,道:“那丽亨便先在参谋部做一段时间的观察使,待熟悉了我军情况,孤再做别的安排。

对了,如今参谋部的观察使除了你,还有一位,也是個文武双全、尤善兵事的良才。想必丽亨见到他,定有不少共同语言。”

刘升所说自然是梁以樟。

说起来,梁以樟确实跟阎应元有点相像。但多半文事方面要强过阎应元一大截,军略、武功则有所不如。

如梁以樟、阎应元、李定国这等能文能武的良才,刘升将来都是要大用的。

在平定天下时,他们的用处或许不会特别凸显,但在将来大崋向四方开拓之际,这样的文武全才必将大放异彩!

···

阎应元回到苦役营

最新小说: 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皇兄何故造反啊 南半球都是我的,你让我坐皇位? 晋庭汉裔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我哥是冠军侯,我说话大声点怎么了 我的岳父是崇祯 我都要统一全球了,你说我造反? 我在租界做巡捕 互换曝光后,双胞女帝非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