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宁的想法也是现在大部分大唐百姓的想法。
在儒家文化的教育,这些人第一时间想的便是祖先和后代。
他们害怕失去权力,可是更害怕自己子孙像庶民一样,被权贵欺辱。
正如宇文节所想,李承乾知道还有礼法治国这个弊端,可他没法堵住这个漏洞,他也不想堵。
三日后的两仪殿内,在崔仁师提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個目标之时,李承乾便知道他想做什么。
‘唉!还是看到了,只能用备用计划。’
想到此,李承乾轻声开口:“崔公所言甚是,大唐自该要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不知崔公是否有章程?”
“以法遏人欲,以礼正风气!大唐当以礼法治国,如此才能让人心向善。”
李承乾微微颔首:“此言有理!然而,不管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总要一步一步去走。
就像从东宫到两仪殿,我必须要先出了东宫,才能进入太极宫随后到两仪殿,总不可能直接飞到两仪殿。
正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若天下万民一直处于饥饿之中,律法再严、风气再正也无法完成夜不闭户这个目标。
以我看来此目标很好,不过吾等要做好章程,不可一开始就想着让天下万民人人向善。”
“殿下所言极是!”
张玄素出声附和:“风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可以先将目标放在治民生产上,而后利用邸报和各州县学慢慢影响百姓所思所想。”
崔仁师眉头微微一皱:“不知殿下所言乃何意?是暂时不用以礼法治国吗?”
“没错!”
“那殿下想以什么治国?”
李承乾淡淡开口:“以道治国、以德服人。”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包括张玄素在内都满头黑线,你丫的以道治国、以德服人能用吗?这么严肃的场合怎能开玩笑?
张玄素看不下,忍不住出声提醒:
“太子殿下,这是朝会,玩笑之语还是等以后再说。”
“谁开玩笑了?”
李承乾没好气开口:“你们脑子能不能别想歪,天天想着用武德服人,武德年早过了,现在是贞观。
大唐有你们这些大臣也是三生有幸。”
‘你丫的还是人吗?用武德服人不是提出来的吗?’
‘臭不要脸!武德年间用武德服人,你这么孝敬高祖皇帝知道吗?’
‘……’
李世民冷声呵斥:“太子,这是朝会,再胡言乱语就滚出去!”
“不说就不说呗!激动什么?”
李承乾撇了撇嘴:“什么是道?包容万物、成就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这就是道。
以道治国之意,便是向大日一般光照万物,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温暖。
就像科举改制,这可以使每个学子都受益,不论你是何出身,只要你是大唐子民都能因此受益。
以道治国就代表着,往后不管制定什么政策,都需要让天下人受益。”
“有利则有弊,不可能有政策让天下百姓都受益而无人损失!”
李承乾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说话之人:
“你脑子呢?这天下就大唐百姓了?大唐晒太阳,让他们下雨不就好了?
哪天大唐需要雨水,再让他们晒太阳不就好了?
有付出才有收获,让他们付出,吾等大唐百姓收获不就可以了?”
“这、这有违仁义之道!”
“是不是傻?朝廷讲是仁义?天灾对人来说是祸,对万物来说却不一定。
只要对大唐百姓有利,那么其他国家百姓加入大唐后,他们也能受益,这难道也是不仁不义之举吗?”
“就是!”
侯君集出声赞同:“外面大太阳,吾等自己要躲在角落里,还能怪太阳不照到身上吗?”
“陈国公说的好!饭都煮好,还要别人喂到嘴里,这像什么话?”
“以道治国、以德服人,多好的句子,你们怎么就反对呢?”
“没错!治国这么累,吾大唐灭了周边国家,那是让他们国王解脱,这是多大善事,你们这些人还说什么不仁不义?”
“哎呀!不行!我要去边境做善事,最近高句丽国王又受苦了,我们得去帮助他结束苦难!”
“阿弥陀佛!陛下,这人世间太苦了,臣心善,实在看不得周边国王受苦。”
“……”
望着下方这些武将的无耻嘴脸,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若不是形势所迫,他也想灭了周边诸国,开疆拓土谁不想要。
还不等李世民开口,崔仁师率先出声:
“陈国公,这样子是不是太不要脸了?”
“不要脸总比兵变好!”
侯君集嗤笑出声:“你们躲在长安,一点也不知军中之事。
兵器、马匹、甲胄都是将士花钱买的,不打仗他们怎么赚钱把马匹、兵器的钱补上?
钱补不上要不要卖地卖房?到那时你来养他们?”
“什么意思?”
李世民猛得站起身,军队是他最大的依仗,也是整个大唐最大的依仗,若军队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