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的防御。
有了互相守望的城镇,又有了水泥路面沟通交通,
就算是鞑靼有数万大军南下犯禁,也能迅速反应。
同时在宣府和大同之间,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既可以切断鞑靼人骑兵的机动性,
又能够为粮草运输,带来巨大的方便。
不知诸位同僚,以及殿下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秦奎一听陈寒的话,脑袋里边闪出几个人名。
他立刻上前说道,“虔国公,你所说的方法似乎与宋代范仲淹评定西夏的计策是一回事。”
陈寒点头:“秦部堂果然深谙治兵之道,这的确是曾经范仲淹对西夏的计策。”
一说到这个计策,兵部尚书秦逵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国公爷,如果您真的对范仲淹制定西夏平定之策有所了解的话,您应该知道,他最后是失败了。
不仅败了,还背上了一个耗费民力,无所收获之罪,被贬黜。
既然事实已证明,范仲淹当年的评定西夏之策是错误的,
您为何还要继续实行呢?
如此劳民伤财,而且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得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够有所效果的计策。
是否符合咱们现在大明对鞑靼和瓦剌的情况?”
在朝的官员大部分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除了这些武将们大,家都对范仲淹有所了解。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曾经在北宋的边关与西夏对峙过。
当年范仲淹就打算用筑城寨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往西夏的腹地推进,
想借此把城镇连成城墙,从而抵御西夏骑兵的推进。
但后来发现劳民伤财,耗费颇多,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这让范仲淹背上了不少骂名。
陈寒现在又重启这一政策,这不是明知故犯吗?
所以官员们都不理解,甚至连太子朱标此时也犯了难。
如果历史已经证明了范仲淹的计策是错的,大明重新走这条老路子,那还不是错上加错吗?
朱标问道,“既然虔国公你再次重提旧策,应当有所改变,说出来让大家斟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