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茵还未踏进德寿堂的大门,就听到里面一阵阵的说笑声,其中杨氏的笑声尤其明显。
站在门口的小丫鬟看到苏若茵来了,轻轻挑起帘子。
看到苏若茵看来,屋子里的笑声一顿。
苏若茵抬眼看去,只见苏老太太坐在正中,底下依次是卢氏,杨氏和马氏,苏若薇和其他几个女孩都在,分别立在自己母亲身后。
另外一侧坐着一个年约三十许的男子,他面容与苏修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双浓眉,简直一模一样。
他身侧坐着一位容色昳丽的年轻妇人,那妇人穿一身藕荷色绣缠枝花卉对襟小袄,下着百福裙,一头浓密的青丝,挽着望月髻。头上只斜插了一支碧玉簪,通体碧绿通透,水色极好。
苏若茵规矩地上前,先给老太太请安问好,依次上卢氏,杨氏和马氏。
然后转过身看向年轻男子。
苏府四老爷苏林浓眉微扬,看向面前静静向他行礼的六姑娘。
这姑娘的事情,大哥给他的家书中已经简单说明了。
他以前在家的日子不多,但对苏若茵早有耳闻。
大嫂多年未孕,后来才生下苏若茵,自然是疼宠非常。
府中都说,六姑娘被养成了娇娇女。
但他因为常年读书,后来又出门在外,和这个侄女也只是寥寥见过几次。
今天看到她,倒是与头脑中固有的印象差别颇大。
想来,可能是因为身份的转变吧。
苏林微笑着让苏若茵起身,薛氏已是吩咐身后的婆子拿来了礼物。
当年薛氏与苏林成婚,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只见过苏若茵一面,对她并无太深刻的印象。
她听夫君说了长房的事情,刚才更是看到卢氏和七姑娘苏若薇母女俩的亲昵。现在看到面前的女孩略显寥落的身影,心里微微怜悯。
但长房的事,没有她插嘴的余地。
所以,她只是让婆子送上礼物,又说了几句场面话,就算是见过面了。
苏若茵双手接过,又福身道谢,这才轻轻退后,站到了卢氏身后。
苏老太太看到满室儿孙,心下喜悦。
虽然苏林不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但自小就养在她膝下,一直对她也极为孝顺。
况且现在苏林前途一片光明,她待他自然愈发“慈爱”。
苏若茵冷眼旁观,这位小叔虽然一直客气有礼,但眉眼间,是淡漠的,那笑意,并未达到眼底。
杨氏一如既往地长袖善舞,一直在和薛氏搭话,还嚷嚷着要苏林抽空指点苏文海的学业。
只是薛氏是个内敛的,只偶尔应和一两句。
正自热闹间,只听得外边丫鬟报说“相爷回来了!”
门帘响动,苏修已是自外踏了进来。
苏林的眼中漫出真正的喜悦和光彩,已是起身迎了上去。
“大哥!”
未及走到苏修面前,苏林已是跪倒于地,行了一个大礼。
苏修慌忙伏身扶起他,“自家兄弟,怎地行如此大礼?”
苏林站起,苏若茵这才发觉,他身量竟比苏修还高了半个头。
肩宽腿长,身形修长,一袭简单的青袍,被他穿出了一身矜贵。
苏修已是三年未见幼弟了,此时心情也颇为激动。
他拍拍苏林的肩膀,脸上带笑,“好小子,做的不错!为兄也脸上有光!”
苏林含笑站着,任兄长捶着自己肩膀,仍是一派气定神闲,神情中没有丝毫的得意或骄傲。
兄弟俩携手上前,分左右座下。
苏修向着上首的老太太笑道:“母亲,您还不知道吧?四弟这三年在登州,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做的极好,当地的老百姓交口夸赞,还送了万民伞呢。”
他前些天已是得到了消息,吏部这次考评,幼弟得了个“上上”,这是官员们最好的绩评了。
虽然苏林是他的弟弟,但若无实打实的功绩,吏部也不能睁眼说瞎话。
可以说能评为“上上”,固然有他的情面在,但更多的,还是苏林自己争气。
苏修心里为幼弟骄傲。
苏氏四兄弟,老二只在经商上有天分,老三却是个扶不上台面的。
苏修一人撑起苏氏全族,自然极为辛苦,如今看到四弟的成长,他是最高兴的,终于能有人为他分担一二了。
听了苏修的话,老太太也是高兴的。
苏林生母早没了,就算以后得了势,受益的,还是苏家子孙。
杨氏早就“哎呦哎呦”地赞扬上了,吉祥话似不要钱一样地往外洒。
苏林谦逊一笑,“大哥谬赞了。吏部更多的,还是看大哥的面子,这点自知之明,小弟还是有的。”
苏老太太听得越发满意,笑的满脸褶子,见牙不见眼。
苏修今天是知道幼弟回来,特意早早地回来,就想和苏林多聊聊。
苏修治家严厉,族学要一直到腊月二十八才放假,因此今天苏家的年轻一辈男孩都还在族学,并没有过来与苏林见面。
苏若薇是今早得了卢氏的信儿,特意留下想着与苏林见面,留个好印象。
本小章还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