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王庭之,是世家王氏在朝堂的代表,也是四大家族的代表,庆元帝此举,等于是直接撅了世家的面子。
虽然他们一方是君,一方是臣,明面上世家是要对庆元帝让步。
可是,世家势力庞大,朝廷各部都有世家的人,关系盘根错节,他们如果想干点什么,还真够庆元帝头疼一阵子的。
上令下不能达,那这条政令几乎等于白废,所以,庆元帝好一阵子都气的头疼。
三皇子是少数支持庆元帝决策的代表,也曾奋勇的亲自一去监督税收,奈何在外奔波一个多月,除了碰了一鼻子灰,屁事没办成。
那些老油条,总有本事让你有火发不出。
爷俩都憋了一肚子气。
三皇子这边都不顺利,韩仲玉那里就可想而知了。
唯一让人放心的就是,世家只是不配合,到目前为止,还没使什么阴招。
这个情况也早在预料之中,割谁的肉谁愿意呀!
不过,这一次韩仲玉对谢玉姝却报喜没报忧,给谢玉姝的信也大多是说一些南边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等与差事无关的日常琐事。
由于隔得远,韩仲玉的信有时候一个月只有一两封,有时候两个月一封。
谢玉姝也能想象他一定很忙,不管韩仲玉那边来没来信,都是雷打不动的半个月一封,给他送过去。
直到在京城闷了半个多月也无可奈何的三皇子,突然想起裴介三番五次的对他说,谢玉姝为人忠义,且智多近妖,让自己不妨多跟她走动走动,就当交个朋友。
还特意强调了,是跟他之间的情谊一样的朋友。
三皇子明白裴介说的,是让他把谢玉姝当同僚或者谋士那样看待,而不是男人看女人的那种从属关系。
即便裴介不说,就谢玉姝干出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他也不敢轻视她,交朋友,他早就尝试过,但是他受到的信号,总结就是一句话
“君子之交淡如水。”
她那个人,心中界限分明,不是她格外待见的,根本走不到她身边去。
三皇子纠结了三天,本不想热脸去贴冷屁股,但是想了想,为了广大黎民百姓,还是决定走一趟。
淡如水就淡如水吧,银子都不是人人都喜欢,还有视之如粪土的呢,何况是他呢?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三皇子终于决定去玉泉山庄走一趟,跟谢玉姝唠唠。
因为也不知道有没有收获,他这也算是病急乱投医,所以也没跟庆元帝说实话,只说在想出去逛逛,要离开京城半月左右。
庆元帝也知道他这次的差事大受打击,反正这个事情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于是直接给他放假了。
三皇子得了庆元帝的允许,回府收拾了和包袱,带上五个暗卫轻装骑马赶往太安府。
大皇子和五皇子见三皇子突然撤了,以为他是看清了形势,向世家妥协了呢。
想着世家错综复杂的势力,而且支持庆元帝的人少之又少,估计庆元帝早晚都得向世家妥协。
在他看来,动世家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那么容易开刀的,也有可能庆元帝现在就后悔呢,只等个台阶下。
他们如果主动规劝,不但给了庆元帝台阶,还能博得世家好感。
于是大皇子和五皇子这俩大聪明,在三皇子离开的第二日就在朝堂上谏言,加重农业赋税有损庆元帝威名,恳请庆元帝收回成命。
这话一开口,几乎就是侧面认同了庆元帝此举不明智,说白了,就是昏庸。
庆元帝是又气又心寒。
平常百姓都受不了被人骂做浑蛋,何况是一国之君。
如果他真的荒淫无度,暴虐无道,骂他他也认了,可是,他殚精竭虑,每天批近五个时辰的奏折,还要早朝,周全朝堂内外,所思所想,无不是为了大齐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他自问对得起这身衣裳了!
这些世家大族的财力加一起,比国库还富裕,八辈子都花不完,稍微碰触到他们一点利益,就敢跟明里暗里的他掰腕子。
世家的人也就罢了,本来他们就是利益共同体,一个鼻孔出去也属正常。
可是大皇子和五皇子为了拉拢人脉,竟然也敢在朝堂上公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规劝于他!
好、好好,原来在他们这两个逆子眼中,自己竟然是个无道昏君。被扎了心的庆元帝似笑非笑的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将两人直接晾在了那里。
这些日子,除了提高土地大户的税收的事情,朝廷大齐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经济稳步发展,捷报频传,有这一点稳住,庆元帝的坏心情还能中和一下。
既然税收的事情僵持不下,索性谁也不提。
其他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哪家妇人放印子钱了,那个权二代欺男霸女了,顶多两个阵营的人举报对方受贿逛花楼了。
庆元帝老神在在的听着他们从下边扯皮,适当的给撸个一官半职,或者罚些俸禄。
由着他们从辰时初,磨叽到巳时末,大皇子和五皇子也一直跪到巳时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