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阻击战,鬼子一个联队基本被打光,同时被击毁坦克20余辆,可谓损失惨重。
我方伤亡士兵虽然过百人,但是比敌人要少得多,敌我交换比几乎达到了1:20.
这就是依托坚固防御阵地和占据炮火优势的结果。
战斗结束后,高地上的战士们端着打开了枪刺的半自动步枪下来,对准地上的尸体挨个补刀,他们并非每个人都对抓俘虏感兴趣。
毕竟战争打到快结束的地步,再要俘虏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上级也不再要求捕捉俘虏。所以为了图省事,更是怀着血海深仇,很多战士干脆就本着不留一个活口的心理。
毕竟作为解放东北的部队,他们当中很多人就是从东北逃出来的!
而干部们也不加阻拦:留着这些王八蛋干什么?后方往前面送粮食容易吗?抓了他们还得负责吃的。所以看到还在地上呻吟的小鬼子伤兵,最大的仁慈就是用刺刀帮助他早点解脱痛苦:毕竟呻吟声太烦人了。
当然,对于主动举手投降的,还是在解除了对方武装后,按照优待俘虏的政策给予了待遇。毕竟刘子龙的部队还是一支文明的军队。
打扫战场的另一项内容,就是搜集武器弹药。
到了这时候,很多人会认为对于鬼子的垃圾装备已经是不屑一顾了:确实主力部队的装备已经超出了鬼子的装备,但是这些武器并不代表毫无用处。
用对方的装备来武装自己,既可以缓解己方的后勤保障压力,也可以避免鬼子再次进攻时候使用。
具体到这座高地上,刚才的疯狂阻击已经造成了部分枪支损坏,弹药更是消耗严重。而刚才的教训也告诉大家:有些后备武器弹药该多好,就算性能落后,也比没有强是不是?
于是从甜瓜手雷到三八式步枪,都成为了大家的战利品。
连长这才发现,拿回来的装备足够把全连重新武装一遍了:不能用的更多——毕竟大部分鬼子是被炮兵解决的。
甜瓜手雷一人也能分两到三颗,每支缴获的步枪也能分配三十发左右的子弹。
大家想实在不行就用这些武器抵挡鬼子的第二次进攻:毕竟不知道鬼子的下一次进攻和弹药补给哪个先到。
不过鬼子的进攻就此停止了,而我方的后勤补给先到了。
后勤人员将成箱的子弹和手榴弹送了上来,又将受伤的战友和牺牲的战友遗体带了下去。
而重新返回到一线战壕的部队,已经是之前担任预备队的那个营了,之前坚守阵地的那个营撤下去休整担任预备队。
这个营是带着弹药进入阵地的,一进阵地他们就开始进行工事的修复,将穿透的工事掩体重新用沙袋、钢板堵住,将填埋的战壕重新挖出来清理干净。
可惜,来不及再使用钢筋水泥进行修复了,工事的防御能力有了很大下降。
其实进攻部队被打退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不是所有阵地都能一次性突破的。
遥想真实时代,37年到38年正面战场防御阶段,淞沪会战在有海军重炮支援下,鬼子都没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突破;远在北方的忻口会战,鬼子甚至一度处于劣势,都是火力不足造成的。
这跟投入多少步兵关系不是很直接,试想如果当时换做德军,甚至是二战后期苏军,可能坚持三个月吗?那些轻武器和简单的一战水平工事,在强大的火力面前不堪一击。
不得不说,当时的鬼子陆军,也是一支不入流的陆军部队。
毕竟二战陆战已经是炮战决定胜负了,鬼子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只能靠坦克和火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所以能打出1:20的战绩,是由鬼子的炮兵水平和整个作战思路落后决定的。
就在这时候,鬼子再次犯下了错误,那就是既没有持续发动进攻,也没有进行持续的炮击作战,而是发现这里攻不动的情况下,将攻击重心改为了其他区域。
这给守军恢复阵地创造了条件。
入夜后,不仅仅调集工程兵进行了连夜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还重新布置了地雷,恢复了障碍,恢复了整个防御工事80%的防御力量。
而鬼子此时资源有限,只能集中全力攻击守军一到两个突破点,无法对于全线实施攻击。
其实今天的进攻,鬼子已经做到了集中兵力火力进行突破了,一个大队的战车,一个联队的步兵,并且进行了充分的火力准备,也摧毁了不少守军工事。
可是没想到守军工事实在是太强大了,完全顶住了自己如此大规模的炮击——这也怪自己实在是太缺乏重炮了。
面对着有足够炮兵支援的半永备半野战工事,别说鬼子攻不动了,上甘岭的霉菌也攻不动啊,所以这事不赖鬼子,只是怪刘子龙是个穿越者,还是个军事专家穿越者。
一夜过去了,鬼子第二天早晨经过炮火准备,又对其他营的防线发动了重点进攻。这次防守部队依托几个坚守要点,在己方炮兵的支援下,死死挡住了鬼子的攻势,一天之内让鬼子遗尸千具,仍旧毫无进展。
第三天,鬼子再次调整部署,又扭头向着这个营攻来了。
这次鬼子调整了战术,仍旧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