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能见度极差的天气进行的偷袭,只能是见好就收,毕竟这里是鬼子的地盘。
很快,鬼子的坦克就出现了,后面跟着矮小的步兵。
战车的无线电里,随即收到了立刻撤退的命令。
空中也升起了三颗绿色信号弹,两分钟后信号弹继续升空。
这是在给战场上无法使用无线电联系的步兵发撤退信号。
大家匆忙登上装甲运输车,开始有步骤的交替掩护撤退。
在撤退的道路上,自行反坦克炮是负责阻敌坦克的,他们将自己的炮口对准敌坦克来援方向,然后装填炮弹等待鬼子战车上门。
一个连的步兵则留下来断后,掩护这些反坦克炮。毕竟如此低的能见度,敌人步兵更容易冲到眼前。
双方不停地打照明弹,把战场照得惨白一片。
但是能见度还是很差,时好时坏,而且战场大片漆黑区域,让双方都有互相偷袭的机会。
首先遭到打击的,是我方的一辆自行反坦克炮,一枚炮弹击中了它的前装甲,造成了车体的猛烈晃动。
这辆车急忙后退了一百多米,依靠地势给自己的车体部分隐藏了起来,更是脱离了位置。毕竟黑夜中,只要自己躲开那个刚才被打击的点,敌人也很难再次确定己方位置。
双方借助简陋的照明器材和弹药的闪光,如同京剧《三家店》的桥段那样,搜寻着对手。
这需要时间,但是时间是站在子龙部队这边······他们毕竟是急着撤离的。
在五百米的距离上,此次战斗第一个反坦克战果出现了,自行反坦克炮发射的85毫米穿甲弹,一炮击穿了一辆九五式轻战车。
这是典型的杀鸡用牛刀的战术,对于九五式战车的薄装甲而言,85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实在是太粗了。
它如同筷子捅豆腐那样,轻松进入了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一路向后打穿了发动机,穿透后装甲后再次飞出。完全洞穿了这辆“豆”战车。
鬼子战车冲到300米距离时候,各辆自行反坦克炮进入急速射阶段。
很快就击穿了3辆敌人的战车,其中两辆起火并爆炸,然后自行反坦克炮则开始向后撤退。
这种自行火炮,在设计初期就有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反坦克武器是在防御战中使用最为广泛,因此往往是边打边撤的作战模式。
而这款自行反坦克炮,又不具备炮塔360度旋转能力,同时在设计之初就是最大限度强化正面装甲防御能力,而让侧后方装甲只能抵御普通子弹和炮弹碎片。
因此,要么掉头直接走人,不考虑交战情况;要么就是必须拥有出色的倒车能力:既具备一定的速度,还能够拥有良好的驾驶视野。
所以,这款自行火炮的设计,火炮朝向和车辆驾驶方向是相反的。在正常的行军状态中,炮口其实是朝后的,在承担阻击任务的时候,车辆是倒退着进入阵地的。
在这种且战且退的条件下,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容后撤,并且始终以防御能力最强的一面对敌,当班长命令停车时候,驾驶员短停,然后瞄准开炮,再继续行驶。
在泥泞的夜晚,虽然只有三百米的距离了,但是鬼子战车面对着掩护着装甲车撤退的这些自行反坦克炮,一时半会儿根本追不上。
更关键的是,自己最大口径57毫米的穿甲弹打在对方的正面装甲上,毫无反应,而自己则击中即穿透。
更何况,现在整个关东军的装甲部队都所剩无几了。
在这种情况下,鬼子的战车大队指挥官,终于放弃了追击命令,开始回撤了:保存一辆是一辆。
鬼子的步兵更没有继续追击的勇气:反正敌人的袭击已经结束了。
鬼子没想到的是,子龙部队先期撤退的坦克与两个连的步兵,已经在一处两侧都是丘陵的狭窄地带,布置下了交叉火力的埋伏,就等着鬼子追击部队送上门来了。
鬼子的退却,挽救了自己。
都道穷寇莫追,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撤退的部队经常在途中设置埋伏。尤其是在这种黑夜,更是偷袭、埋伏的绝佳机会。
这次袭击作战,无法统计敌人的确切伤亡数字,包括炮火杀伤在内,估计歼敌五六百人。
自己步兵伤亡也较大,牺牲十多人,负伤四十多人,还有十多人失踪。
失踪的这些人,无疑不是牺牲就是被俘了。
这是一次专门锻炼装甲部队作战能力的夜袭行动,其他以步兵、侦察兵为主的夜袭行动更多,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骚扰敌人,迟滞敌人的进攻。
就从这次装甲师组织的夜袭而言,直接打垮了鬼子的这个先头联队,让它必须撤到后面进行休整。从而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拖延了时间。
但是,此时鬼子也知道渔阳守军被分散包围在几处大的坚守点,危在旦夕,因此鬼子的增援也是不顾一切地开始了。
鬼子以偷袭的方式,利用夜暗展开了突然攻击,并以大量部队采取侧翼穿插的方式,直接攻击整个防守部队的侧后方。
鬼子一个大队,利用暗夜,偷偷绕过了218师的第一梯队防御阵地,直插218师师指挥所,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