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师首长面对一个选择题:那就是到底该立刻组织部队突围撤走,还是坚守县城。
按说游击战是不该跟敌人死打硬拼的。何况敌人不和其他部队交火,直接奔着县城杀来,就是想直取第三师的机关单位,完全以有备打无备。
而自己呢?对于敌人的情况根本毫不知情,不知道敌人到底有多少,也不知道敌人到底武器配备如何,同样不知道这些敌人的具体番号。
两眼一抹黑,这种仗没法打。
更何况,虽然自己号称是师部,一起住在县城内的部队番号庞杂,但是可供作战使用的部队并不多,尤其是能够上城坚守的步兵单位不多。
而且就算是现在立刻走,拖拖拉拉的也走不快。除了师直属骑兵营、师警卫连、侦察连外,直属的炮兵部队、后勤部队、还有医院等都需要长时间准备,且行军速度也不会太快。
更何况,不能只考虑部队本身的行动,还有一县城的老百姓及地方机关。敌人来了自己扭头就走,把阖城百姓都丢给鬼子?这样的部队没人会支持。
所以当他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后,那些提议趁敌人包围圈还没形成赶紧突围的同志,也就默不作声了。
参谋长说了句话,算是给坚守下了最后的决心:“敌人虽然是冲着我们来的,但是他们既然能绕开那么多的地方和部队,直接到达城下,说明敌人的部队不会太多。我们不如坚守一白天,晚上再掩护群众突围。我们有城墙,作战人员除了部队还有民兵,坚守一白天应该没问题。”
师长当即拍板决定:“就这么定了。”同时他表示,自己将立刻命令周边部队向县城靠拢支援师部守城,并上报军区请求支援。
既然决心已下,那就没得说了。
骑兵营立刻上城墙,他们人数最多,是战斗的主力。同时配合作战的还有警卫连、侦察连这些部队。
民兵人数也不少,但是战斗力比正规军还是有差距。
城头上早有各种工事,平时也进行过多次防御战演练,所以虽然敌人已在城下, 但是并没有达到突然袭击成功的目标。
最先向县城发动进攻的,是一支一百多人的骑兵部队,他们想趁守军没有反应过来,赶紧拿下北门获得立足点。
就跟古代作战那样。
这一百多名骑兵挥舞着马刀,呐喊着冲过护城河上的石桥,瞬间就从门洞冲进了城内。
当他们进入城内却愣住了:前面不远处居然还有一道城门!而且周边是圆形的城墙,自己这些人宛若进入一个大院子一般!
他们不知道,北门作为主要城门,是设有瓮城的。他们完全是中了守军计策,一步踏入了瓮城。
但是缺乏对这种知识了解的鬼子骑兵,还没意识到灭顶之灾的到来,而是考虑着如何迅速打破第二道城门,或者弃马登城。
不过思想确实很快,但是动作总是要慢一些。还没等这些鬼子作出决定,四周立刻哒哒哒哒的响起了机枪声。
这里本来就是重兵驻防的位置,平时就有警察、民兵和骑兵营的一个班。
骑兵营是三师的宝贝,所以装备也最好。每个班的正副班长和两名老兵都用冲锋枪,其余人都是三八式骑枪。
更关键的是,轻机枪和掷弹筒一样都不少。
但是此次伏击鬼子骑兵的火力支柱却是警察及他们带领的民兵:他们有一挺九二式重机枪!
这挺重机枪一直在这里摆着,只换人不换枪,目的就是防守北城门。
六挺自动武器向着城下猛扫,其余人开始投掷手榴弹。尤其是重机枪连续的猛烈输出,把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鬼子瞬间纷纷扫落在地。
没被打倒的鬼子立刻拨马往回跑,但是狭窄的城门已经被守军扔下来的手榴弹封锁住,连续炸倒几匹战马和鬼子兵,门口也被堵住了。
城外还没进来的骑兵见此情景急忙催马往城里冲,他们毕竟不具备爬城的能力。
结果一进来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就被手榴弹或者子弹打下马来。
眼见进去就是送死,城外的骑兵只好朝城墙上放了几枪后,拨转马头撤了回去。
这是县城防御战的第一战,一下子就打死了30多名鬼子骑兵,大大助涨了守军的士气。
打死这些鬼子兵后,城上的人员也不顾上打扫战场,立刻把枪口对准外围的护城河,准备扫射持续进攻的鬼子兵。
不过眼见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鬼子也就放弃了进攻,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鬼子的坦克也是,在咣咣打了几炮后,眼见37毫米的小炮对城墙及上面的工事没有多大的威胁,也就放弃了炮击。
双方,都投入了对于接下来作战的准备工作当中。
守军要做的事情很多。
警察帮助地方政府,安排老百姓到能够躲炮的菜窖、防空洞、坚固建筑脚下躲藏,同时在城内戒严,防止敌特破坏和指示目标。
而部队和民兵则根据早就划分好的战斗界限,分片上城防守。
师指挥部也搬到了城内的兴隆塔上。该塔共有13层,是全城的制高点,在此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城内城外的情况。
山炮营被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