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剧本,西军应该在得到混成第一旅团的增援后扭转战场形势,但是刘子龙所部的快速迂回穿插战术,一下子就打乱了整个部署。计划中的增援部队还在路上呢。
如此一来,大家都尴尬了。
人家预定参演部队,你不能人家还没上场呢,你比赛就结束了吧?很多训练科目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呢。
因此,第一阶段判定东路军胜利,然后东路军撤回原有位置,双方重新展开作战。
第二阶段演习,东路军仍旧与西路军遭遇。然后东路军凭借强大的火力缓步推进,西路军则顽强抵抗,缓缓后退。
在这一阶段中,西路军抓住东路军两个师结合部的薄弱环节,也使用一个团的兵力进行了大胆穿插,试图对东路军形成侧后包围攻击,以报第一阶段败北之仇。
然而此时,刘子龙所部发达的通讯系统,再次发挥了作用。
穿插部队完全突入防线后,突然遭到了骑兵营的猛烈侧袭,等到击退骑兵营的袭扰继续进攻时候,发现前方已经遭到了大股刘子龙部队的阻击。
无奈之下,该团只得选择迅速后撤。然而就在回撤途中,又遭到了坦克营的猛烈冲击。由于是担任穿插的步兵团,所以根本没有携带重型火炮,在战车面前几无还手之力。
导调组最终判定:该团全军覆没!
接下来刘子龙所部乘胜发动攻击,担任前锋的警备师长驱直入,猛烈追击西军后卫部队。
西军退入密集水网地带,凭借纵横的河流、遍布的湖沼,充分演练了小部队的河川防御战术。刘子龙部队也趁机演练了河川进攻。
毕竟河川进攻这样的项目,对于长期地处西北的子龙部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
另外多说一句,咱们建国后的第一部电影军教片就叫做《河川进攻》。可见河川地带的攻防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
第二阶段演习的最终结果,陷入河川湖沼地带的东路军先头部队,在第36师、宪兵队及采用汽车长途机动增援的混成第一旅的包围下被全歼,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取得了金陵保卫战的胜利。
对于这个XX正确的结果,刘子龙心知肚明,因此也没有任何意见。
演习结束后,最高层及参演的将领、参谋等都进行了总结。唐总参谋长代表大家讲话。
他认为从优点讲,部队吃苦耐劳,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尤其东路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与明显高出一等的战术素养,给全国人民、全军最终战胜凶残的敌人,树立了信心。
同时,更多的缺点不能避免,具体讲有如下几点:
第一,各部队长缺乏果断的决心与命令,指挥犹豫不决。尤其是在第一阶段,东路军利用大纵深与浅纵深穿插相结合的战术时候,整个西路军从上到下都被打蒙了,部队陷入了混乱状态。用唐总参谋长话说,如果在战时,部队可能就此溃败而不可阻挡。
第二,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于决战方面。
第三,指挥官不能亲临前线,根据战场态势实时指挥战斗。
第四,通讯联络不畅,问题严重。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东路军取得的胜利,都是充分利用了西路军通讯弱点取得的。
第五,西路军地炮协同能力差,步坦协同更没有。装甲部队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而刘子龙采用的多兵种联合穿插,代表了最先进战术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协同能力。值得全国军队学习。
第六,东西军对空联络均不畅。
第七,高炮部队未能完成防空任务。
除此之外,唐总参谋长还总结了河川攻击、防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强调了部队运动、尤其后勤运输中要注意对空警戒,尽量多利用夜晚运输。
大家还公推让刘子龙一定要进行一番总结。刘子龙在充分认可以上那些总结后,还做了补充总结:
第一,一定要加强部队的近战夜战训练,这是缩小双方差距的最好方式。
第二,加强部队刺杀训练,要多练对刺, 而不是只流于形式主义。必须要敢于肉搏,否则部队根本带不出来。
第三,坦克冲锋时候必须要有步兵掩护,不能让坦克单独冲锋。坦克的具体运用上,应该发挥其突击、堵缺口或者奇袭的作用,而不能当作正兵使用。
第四,要重视炮兵作用,炮兵射击必须准确,否则无法有效压制敌人,更无法进行步炮协同。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就这几天我观察到的炮兵射击技术,别说步炮协同了,肯定会杀伤自己人的。”
第五,一定要注意战场侦察,目前各部队战前侦察太草率太简单。
第六,指挥官在战术上非常莽撞,喜欢使用人海战术,这样会造成部队大量伤亡还不解决问题。
第七,指挥官指挥能力差,无法有效掌握兵力,喜欢正面硬打,不敢进行大范围穿插。
第八,预备队设置过远,又缺乏有效的运输手段和防空手段,一旦需要的时候缓不济急。他强调说:“各级军队都要掌握预备队,预备队既不能离战场太远、还一定要做好防空防谍工作。必须要有足够使用的预备队!留九分之一的预备队,在对脚盆鸡的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