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什么位置?
其实,梁淑宜在TVB很多个部门做过,像总经理助理,监制,节目总监等等,她都有做过。
要说自己是全能的?
那可能吗?
不过,对于电视台各个部门,她都比较熟悉,入手也快。
“杨先生,我觉得电视台各部门都可以,甚至后勤都没问题。”梁淑宜说道。
杨铭则是说道:“佳艺电视台那八百多人,人还是太多,亚洲电视台一下子无法接手那么多人,得分流。一部分加入到佳艺电视台,他们继续做原来的工作,另外一部分则是分流到我成立的新公司。”
新公司?
杨铭继续说道:“我知道TVB是有一家唱片公司的。”
他说的TVB旗下唱片公司。
正是华星唱片公司。
华星唱片是TVB的子公司,在TVB成立五年之后,集团公司开始在唱片行业布局。
1971年,华星唱片成立,1975年华星成立唱片事业部。
但整个70年代,华星唱片的成立,主要还是为TVB的影视剧服务,它只是邵氏电影和TVB电视剧系列歌曲的载体,并未签约任何一名独立歌手。
直到1982年,华星唱片迎来第一位签约歌手陈美玲,随即签约张国嵘、陈洁龄和梅艳方等歌手,公司的规模越做越大。
可以说,从1982年进入华星到1986年约满转投新艺宝,张国嵘都是华星唱片的当红“一哥”,张国嵘在1984年未凭借《MONICA》大红大紫前,他的地位要受到罗闻的冲击,但有黎小田、陈淑芬等元老支持,张国嵘的“一哥”地位还是很稳当。
因为背靠TVB,又有新秀歌唱大赛等节目为其选拔人才,华星唱片的人才队伍并未出现断档,吕芳、杜德苇、许志桉、苏永糠、梁汉闻、陈奕讯等新秀出道的第一站都是签约华星唱片。
张国嵘在1987年过档到新艺宝唱片后,华星唱片“一哥”轮空,男歌手阵营出现老的老少的少这样的局面,吕芳、许志桉等人刚开始成长,罗闻已过巅峰期,当红歌手只有女子阵营的梅艳方。
1991年,郭富成回港发展,将唱片合约签在华星唱片,此举被认为是华星唱片在为新“一哥”造势。
1992年,华星唱片力捧郭富成为四大天王,华星唱片在阔别五年之后,终于迎来自己的当红“一哥”。
只是,华星唱片的经营策略确实有些许问题,它留不住人才,尤其是当红人才,郭富成在华星唱片待了两年之后改签华纳唱片,华星再失“一哥”。
当这家本土唱片行业的“巨无霸”无法将四大天王中的任何一位收入囊中后,在90年代的竞争中,华星唱片就再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当红歌手留不住,新人合约一到期就纷纷选择跳槽,等到90年代中期,华星唱片就难以为继。
1996年,华星唱片被南华早报集团收购,一家存在了20多年的大型唱片公司在风雨飘摇中走向它的“名存实亡”。
香江乐坛有着这样一种说法,1974年仙杜拉的歌曲《啼笑因缘》和许冠桀的《鬼马双星》标志着香江现代粤语流行歌走入歌迷视线。
若以1974年为时间轴,那现代港乐也已经有了整整48年的历史。
从70年代的探索发展到80年代的全线飘红,再到90年代“制霸”华语流行乐,港乐的祖上确实阔绰。
等到1999年底黎鸣、张学游先后淡出,四大天王时代迎来终章,港乐就此没落,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盛世时期的港乐,有着华语流行乐坛最好的那一批歌手,也有着几家唱片行业的巨无霸,港乐曾有宝丽金、华星、华纳、百代和BMG五大唱片一说。
港乐一直都是宝丽金一家独大,即使华星占据“地利”,华纳拥有“天时”。
剩下百代与BMG,都是一个“小时代”的“钻石级”对手,虽然百代曾拥有罗闻、林子祥、陈柏强,BMG曾签约刘德桦、梅艳方和郑伊建。
此时,这才刚刚1978年,香江真正音乐还没有发展起来。
此时,如果杨铭介让香江唱片公司,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
“杨先生,你说TVB那家华星唱片公司?它没有什么作用,只是辅助电视台和邵氏影视服务的。”
梁淑宜说的不错,现在华星确实还没有崛起。
但是,历史上则是不一样。
“我准备成立亚洲唱片公司,是独立公司存在,和亚洲电视台是平等地位,你担任亚洲唱片公司第一任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