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事堂内顿时乱糟糟一片。
最后还是宝兰王叫停大家商议,而是直接开口道:“按照消息传来时间,此刻两郡怕已危在旦夕,现在已经不是商议的问题了,而是需要立刻行动,在路上再商议不迟。”
宝兰王的话语如同警钟一般,让众人顿时清醒过来。他们明白时间紧迫,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导致更多的损失。
上官羽当机立断,下令全军紧急集结,凑足十万大军准备出征。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装备整齐,士气高昂。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宝兰王并未跟随大军出征,毕竟宝兰城新定,且希善封地还要接收,加之希善王如今扣在宝兰城内,必须严加看守,否则一旦被其逃脱,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会有丢掉宝兰城的风险。
在行军的路上,上官羽与上官涛等人不断商议着战略。他们分析着敌军的兵力分布和战术特点,制定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
最终建议,由上官涛和众兄弟带走大军八万,直奔建阳城而去,力求先稳住建阳危局,哪怕建阳兵败,也要做好救援任务。
而上官羽则带领代姚、诸葛龙秀及十几位龙战军之人,协同两万骑兵,以最快速度赶往东平郡,毕竟嘉璐王虽然人马较少,但东平郡仅凭孙嗣忠和段若虚二人防守,怕也是力有未逮。
两路军马在到达安阳城方向时,便分开行动。
当上官涛带领八万大军抵达建阳城附近时,他们看到了城池被敌军围攻的紧张局面。城墙上下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上官涛心急如焚,但他仍保持着冷静的头脑。
上官涛指挥着军队,由众位兄弟分成几路,从不同方向向上官雍大军发起攻击。一方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另一方则趁机突袭敌军的侧翼。与此同时老五梁骁带领一队精兵绕到敌后进行包抄围剿。
战场上杀声震天,敌我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士兵们奋勇冲锋陷阵每个人都为了保卫家园而拼命战斗。
在建阳城的守军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他们与上官羽的军队里应外合共同抗击着敌军。城墙上下的弓箭投石如雨点般飞向敌军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原本正在袭扰敌军补给的文渊侯和隋定青大军,看到援军到来,也一并杀了出去。
三路大军共计十五万人马,便在这建阳城下展开了殊死搏斗,两边人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一时之间根本分不出胜负。
经过激烈的战斗,上官涛和楼俊钦的军队,虽然压住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但仍未取得优势性胜利,最后各自退走。
战斗的僵持局面让上官涛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敌军的实力不容小觑,需要制定更精妙的战略才能打破僵局。
在退兵之后,上官涛与楼俊钦、文渊侯、隋定青等将领们紧急商议。他们仔细分析了战场形势,决定改变战术。
上官涛提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他们将派出一小部分军队佯装败退,引诱上官雍大军追击。同时,在敌军追击的路线上设下埋伏,等待敌军落入陷阱。
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各路将领纷纷领命而去。
第二日,上官涛亲自率领一军负责诱敌,他装作不敌,逐渐向后撤退。上官雍大军见状,以为上官涛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便奋起追击。
然而,他们没有察觉到前方隐藏的危险。当上官雍大军进入埋伏圈时,上官涛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敌军顿时陷入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与此同时,文渊侯和隋定青的大军从两翼包抄过来,形成了对上官雍大军的合围之势。楼俊钦则率领精锐部队直接冲击敌军的中军,试图斩杀上官雍。
战场上杀声四起,血流成河。双方士兵都展现出顽强的斗志,舍生忘死地战斗着。
在上官涛的精妙布局下,敌军逐渐陷入被动。上官涛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他们士气高昂,勇往直前,一举突破了敌军的防线。
上官雍大军见势不妙,开始节节败退。上官涛乘胜追击,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
上官雍眼见自己的大军陷入埋伏,形势危急,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他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应对之策。
他高声呼喊,试图稳定军心,组织士兵进行反击。然而,敌军的合围之势让他们的处境越发艰难。上官雍深知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亲自率领一队精锐,冲向敌军的薄弱环节,试图撕开一道口子。
在激烈的战斗中,上官雍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他的勇猛表现激励着周围的士兵,他们纷纷跟上,与上官雍一起奋力杀敌。
尽管建阳守军人数众多,但上官雍和他的士兵们毫不退缩。他们紧密配合,施展出各种战术,与上官涛的大军展开殊死较量。
经过激烈厮杀,上官雍和他的部队成功地突破了防线,士兵们士气大振,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上官雍不断调整战术,灵活运用兵力,逐渐扭转了战局。
最终,上官雍带领大军成功突围,这场战斗虽然艰难,但上官雍的智勇和果断让他的部队在绝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