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女子和靖康之耻的事情,皇帝连着臣民都得南渡逃难保命,过于低迷的朝局尚且暗流涌动。 而在高官府邸,富商之家,甚至平民瓦屋里,男子的抑郁愁闷都对着女子倾泻,那缠足也随之被普及,连颠倒黑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随处可见。 那些曾经会在她屋子外面玩耍欢乐的小女子皆是不见,往日她曾经和闺中好友去溪边亭中参加酒宴,顺便划船游玩,甚至还于划船之途忘记回家之路的往事就像是昨日发生。 但最后李清照看得更多的还是宋人日益麻木不仁的悲痛愁苦面容。 ——其实他们皆是被迫离乡背井的游人,故乡在何方?故人在何处?梦中惊醒时,只余泪两行。 李清照只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同那过了夏日的花朵一般,要在这阴沉雨天中枯萎零落。 她看不到丝毫的希望,因为众人皆在饮酒浇愁,却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已经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国事已难问,家事也不敢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逗留。 有一日,有一位孙姓朋友带着她的十岁小女儿前来拜访,李清照考验几句,发现小孩儿十分聪慧,便心生喜悦,说小孩儿应当学点东西,并许诺道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结果小女儿脱口而出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当场倒抽一口冷气,直觉一阵眩晕感袭来——她不明白有才学的女子为何会是多余的?而且还让这个十岁稚儿避之如蛇蝎。 就像是此前听闻邻居有妻为其幼女缠足,她听闻那幼女惨叫悲惨瘆人,便心生不忍前去劝阻,然后就得到了一顿痛骂。 无非是说女子不必关心国事,也不用著书立说,更不可传道授业,现下缠足女子于成亲结姻上有利,便是得跟着缠足。 更有甚者知晓李清照前半生境遇之人嘲讽道,说她李清照学富五车,词动京华,晚年却是比一寻常老妇都要凄苦悲惨。 因而觉得才学对于女子皆是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得嫁人生子。 如此的絮絮之语和怪异目光使得李清照感觉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一望无际的黑暗深渊里,一种可怕的悲凉孤独袭上她的心头。 当李清照茫然的行走在杭州深秋的枯萎落叶上,愁上眉头更在心头的李清照慢慢吟出这首凝聚着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让李清照料想不到的是,就在自己吟诵完《声声慢》之后,居然天幕就降临在南宋的各处地方,并给她的人生,或者应当更准确的来说,是给所有的宋人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更让李清照激动的是,自己居然会抽到神仙赐予的【浮生若梦】仙酒。 那一瞬间李清照知道自己掌握到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的选择。 不待朝廷派人来寻她,李清照自己就露面了。 这一次宋高宗赵构并没有在马不停蹄的逃跑,于是李清照也没有再错过这次的抉择。 ——李清照选择把这一小坛【浮生若梦】仙酒进献给皇帝,而她索要的报酬就是让皇帝准许天下各处开放女子学堂。 李清照自己也回去杭州开了一个女子学堂——钱自然也是南宋皇帝赏赐的。 毕竟就像是神仙感叹的那样,宋人也许不是每一个都很富裕,但宋朝皇帝肯定是最富裕的人。 与其把这些钱上贡给金人,还不如拿来造福天下可怜的女子。 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唯有读书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 而李清照要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天下的女孩儿都多一条人生之路走。 李清照对于神仙的降临是十分感激的,因为不管是废除女子缠足,还是能得到开女子学堂的机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仰仗着神仙。 即便只是只言片语,却都比所有铮铮铁骨的宋人去那软骨头完颜构面前死谏来得简单。 李清照家宅附近的邻居从神仙那里知道这位才女的厉害之处,当即就厚着脸皮带礼上门请罪,然后还要把家中已经不再缠足的幼女第一个送到女子学堂来读书。 至于那些曾经诋毁辱骂过李清照这个寡妇的人,也是没过多久就亲自上门认错请罪。 李清照很清楚他们也许只是害怕被神仙厌恶,又或者是害怕被朝廷清算,反正大多不会是出于真正的觉得自己错了。 但最后李清照都选择一笑泯恩仇。 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些人的家里也有女孩儿。 若是她拒绝原谅,又或者是横眉冷对,怕是受苦受罪的还是那些女孩儿。 此时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