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造成瘟疫这一恐怖灾难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健康意识不强,对腐烂的尸体、食物等处理不到位,这时就会产生病菌,若该病菌的生存能力强,则可能大范围传播,这也是水涝、干旱、地震、战争、鼠灾等灾害发生后出现瘟疫的原因。 (4)大旱之后必有震,其出自在耿庆国的“早震理论”,他对此给出的说法是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力量的释放,虽然这股力量的释放速度很短,但孕育时间很长,且在孕育过程中,伴随出现物理、化学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天气异常炎热、干旱,不过干旱不是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因为震区独特的地质变化导致的。 而支持该理论的就是一连串的数据,例如1972年我国华北、西南等地区陆续出现旱情,结果1973年四川炉霍7.9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发7.8级大地震等,而且2006-2007年四川也出现了旱情,而后在2008年就大地震。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多年劳作经验总结而来的,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古时大家常将旱灾、蝗灾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当权者不仁、出现了重大错误,才到导致上天要惩罚自己,但实际上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只要做好相关措施,就不会出现蝗灾,因为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蝗虫孵化,并为蝗虫提供了繁殖的场地,使得蝗虫数量剧增。 (5)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崇祯十二年(1639年)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农民军。他虽然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但随后被张献忠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6)陈奇瑜(?-1645),山西保德人,字玉铉。明末大臣。万历年间进士。崇祯五年(1632),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李自成等部农民军被迫退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困于车箱峡,因明军包围严密,遂诈降。陈奇瑜檄所过郡邑传送。被围义军既出栈道,连破宝鸡、凤翔、麟游,州县告急。各省巡抚、朝廷言官交章弹劾,被除名、戍边。南明唐王立,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赴,不久病死。 (7)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8)蝗灾防止措施: 1、环境保护。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天敌防治。 2、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3、广大农民应尽量保护农田蜘蛛以防止蝗害发生。具体做法是:收割后不要把稻草随便烧掉,而将其放在田里,为蜘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种做法是:在收割前后将发现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并加以保护。 (9)蝗虫常见吃法有:1、蝗虫拌饭;2、油炸蝗虫;3、烧烤蝗虫。据了解,历来我国就有吃蝗虫的习惯,蝗虫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1 、蝗虫拌饭 首先,我们把收集到的蝗虫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