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累的不止是岳川,还有匈奴人、西戎人。 被华夏诸国的新型骑兵一路追杀、驱赶,匈奴人和西戎人都发挥祖传手艺,打不过就跑。 区别是,西戎人跑熟练了,二话不说,集体往西。 匈奴人还没跑过,有点不熟练,一部分人往北、一部分人往西。 往北跑的匈奴人,基本没治了。 因为中原骑兵队伍在“神秘商人”的支持和怂恿下,也跟着向北,寻找传说中的狼居胥山和屠龙宝刀。 倒是往西的匈奴人,侥幸捡了条命,还半路上遇到了西戎人。 “哎呦,跑路呐?” “好巧啊,我们也跑路呐?” “你们被谁揍的啊?” “秦国啊,你们呢?” “哈哈,我们被晋国揍的。” 不知道为什么,匈奴人竟然生出一种优越感来。 同样是被揍,但晋国的实力比秦国更强,还是霸主国家,挨晋国的揍就得比挨秦国的揍高一级。 西戎人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但是我们祖上杀进中原,攻破了周天子的都城哦~~~” 匈奴人瞬间哑火。 祖上没阔过,难受。 匈奴人真正建立起统一的政权,是在两百多年后的冒顿单于时期,白登之围差点干死刘邦。 之后就是长达百年的汉匈和亲。 直至汉武帝出道未半,花光六代预算,彻底干翻匈奴,使其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 南匈奴打不过就加入,归顺大汉;北匈奴打不过就跑,向西迁徙。 然后就发现,中亚这些小部落真垃圾。 一路杀过去,最终打到欧洲,欧洲全是野人,连像样的部落都没有,更垃圾! 据说现在的匈牙利,就是匈奴人后裔。 因为《马政》对华夏诸国的影响,使得骑兵横空出世,匈奴人还没组建起统一的政权就被迫西迁。 倒是在西迁过程中完成了政权的统一。 顺然顺序颠倒了一下,但结果都是西迁,差不多。 还有就是,这顿打没白挨。 匈奴人设伏反杀了一些实力弱小的骑兵队伍,缴获了马具,得到了马镫和马鞍的秘密。 西戎也差不多,也在战争中学到了新技术,正磨刀霍霍,想要试一试新式骑兵的威力。 但是仔细评判了双方的实力,匈奴和犬戎同时打消了干一架的念头。 不值得,不值得! 然后就是前路的选择。 经过一番商议,匈奴决定向西。 犬戎则打算避开匈奴人锋芒,折转向南。 历史大势还是原来的历史大势,只不过细枝末节稍稍有些区别。 与西北的克制不同,东南方发生了一个让史学家哭笑不得,都不好意思往史书上写的事件。 春秋时期,东南方也有两个存在感极强的国家。 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 吴国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疆域大致在长江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越国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国君为姒姓。疆域主要以绍兴中心,包括了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这两个国家不强不弱,只是因为远离中原,名声不那么响。 但是随着晋、楚争霸,这两个国家逐渐进入到中原诸国视野中,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频繁。 晋国扶持吴国,给楚国小刀扎屁股。 楚国为了保障后庭安全,扶持越国牵制吴国。 所以,吴、越两国的关系就像姜国和杨国,都是大国争霸的马前卒。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比较淳朴,收钱就办事,绝不会装模作样哄骗老大哥军费补贴和经济援助。 吴国跟楚国是真打。 真到什么程度呢? 管你什么大国,管你什么霸主,就是干你! 《史记·吴太伯世家》和《史记·楚世家》的史料可见一斑。 吴、楚越边境有两个城,钟离和卑梁。 两城中间有两个村,两个村中间有一棵桑树。 然后,两个女童为了争这一棵桑树上的桑叶发生口角。 古时男耕女织,养蚕需要桑叶,除了自己房前屋后的桑树,外面野生的桑树也是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