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登基以后,为了施恩天下,自然也会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而且大唐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不过这一次的科举,李旦钦定的取士人数,比之以前的每次科举取士要多了一倍。
这样一来,天下饱学之士再也不用考个半辈子,才能勉强获得一个功名了,天下仕人大喜,纷纷称赞李旦贤明,感念李旦的恩德。
整个大唐的文人墨客,纷纷写诗咏颂李旦,李旦的贤德之名传遍整个大唐。
但是李旦只是将科举考试当做一个选材的平台,能考取进士及第的,说明这个人有能力入仕,但是能力如何...能不能把官做好...那就要实践出真知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所以李旦先给这些官员一个地方上的职位,做出成绩立即重用,干不好那就一直待着,甚至革职。
这一次便也发现几个人才,有个叫贺知章的越州永兴人,三十岁左右的年龄,不仅颇有才名,而且把地方治理的很好。
他所做的《咏柳》一诗,在民间颇为流传。
李旦记得此人在历史上曾经得过科举的状元,但是那时候他已经快四十岁了,显然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李旦扩大了科举选仕的人数,所以贺知章现在才三十岁便中了进士,给了官职。
李旦便有意重用贺知章。
因为韦待价已经此去吏部尚书一职,继任者娄师德还没有从丰州回来洛阳。
所以李旦便召来吏部的考功司郎中前来询问,问道:“听闻有个叫贺知章的颇有才名,你们考功司对他的考评如何?”
吏部本就是六部之首,能在吏部任职的也都是个顶个的聪明。
李旦如此一问,考功司的郎中沈佺期便明白李旦的意思了,这是要重用贺知章的节奏啊!
这沈佺期倒也纳闷呢!这个贺知章是有些才华,但是短短时间内便被皇帝看中,不知道走的谁的门路。
“回圣上,据考功的评语,贺知章才华出众,能力也属上乘...”沈佺期回道。
李旦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是...”沈佺期话锋一转。
“但是什么?”李旦问道。
“贺知章这个人吧,有些恃才傲物,平日里好酒,旷达不羁,清谈风流,和同僚之间也是多有不睦,风评...风评不好...”
“风评不好...”李旦皱着眉头,重复了一句,但是并没有往心里去。
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风评不好,若是放在没有主见的皇帝眼中,或许就将此人的大好前途葬送了。
但是李旦却不是没有主见之人,他不会人云亦云,被普通人的看法所左右,
在考功司看来,贺知章身上都是缺点,但是在李旦看来却不以为然,他对贺知章有自己的看法。
贺知章恃才傲物,虽有不妥,但是说明此人是真的有才,不愿泯然众人也,所以显得与同僚格格不入,多有不睦。
好酒、旷达不羁、清谈风流并不是缺点,到更像是一种洒脱。
李旦记下了贺知章。
但是贺知章再有才能,李旦也不可能将他有做主事,毕竟能力经验不足以支撑。
李旦已经选定了工部侍郎贾颐为此次幽州城的营造总督,从三品的官员,全权负责幽州营造之事。
又诏令营州都督府长史宋之问、监察御史李峤、宋璟,还有重用的贺知章、卢藏用等人,形成一整套机构来保证幽州的营造。
旨意下了之后,李旦便在武成殿召来贾颐。
工部侍郎贾颐在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幽州营造总督的时候,也有些懵逼,连忙到了武成殿觐见。
“臣贾颐参见圣上...”贾颐是个老实本分的官员,一门心思都在工部的工作上。
“朕这一次命你为幽州营造总督,是因为朕想将幽州建设成长安一样的都城...”李旦没有隐瞒,开门见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李旦既然选定了贾颐,自然就要信任他。
而且贾颐作为幽州营造的主事,他要知道李旦的真实想法。
“都城?”贾颐显然是没有想到。
“这件事不能往外宣扬,朕知你知即可...”李旦说道。
贾颐见李旦说的严肃,连忙说道:“臣遵旨...”
“这件事极为重要,你一定要将他办好...”李旦吩咐道。
“臣领旨,定当尽力而为...”贾颐表态说道。
又过了两日,程行谌和杨务廉的图纸终于改好,也令李旦满意了。
贾颐这边便带着图纸,还有李峤、宋璟、贺知章、卢藏用以及李旦的期许踏上前往幽州的路途。
总算是将营造幽州之事定了下来,李旦也长舒了一口气,踏实的坐在了龙椅上。
高延福见状,连忙斟上一清茶递了上去。
李旦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惬意的品起了茶水来。
茶水如腹,沁人心脾。
还没有来得及回味茶水之中的香气。
只见殿外刘祎之携着姚崇正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刘相公和姚崇倒是来的时候,给他们斟杯茶...”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