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疆所有部落都聚往营州的消息如雪花一般传来。
政事堂上的诸位宰辅首先慌了。
宰辅们不敢有丝毫的停留,刘祎之捧着奏表,一群宰辅跟在他的身后往武成殿赶去。
“圣上,大事不妙...北疆乱了...”刘祎之进了武成殿便开声奏道。
刘祎之已做了宰辅许多年,即便是发动政变那晚,也未见像今晚这般慌乱。
李旦知道事情重大,连忙接过军情奏表,快速的看了起来。
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李旦将奏表放在案头上,表情凝重,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圣上...”刘祎之轻轻唤了一声。
李旦回过神来,但是眼神之中充满了杀气。
“传朕旨意,命安北都护崔智聅为北疆行军大总管,召集各州兵马,及时营州平叛...”
“命丰州都督、左金吾将军娄师德为西北道行军总管,率西部兵马十万由西北进入草原,牵制突厥等部回兵...”
“命左羽林将军敬晖为东北道行军总管、左威卫将军陈子昂为副总管,率禁军十万火速赶赴营州,助崔智聅平叛...”
“圣上,王孝杰久在北疆领兵作战,经验丰富,为何不选择让王将军领兵出征...”姚崇是兵部侍郎,颇知兵事,对一众将领的履历也比较熟悉,所以他感觉王孝杰更适合领兵。
“呃...敬晖将军和陈子昂将军并未单独领过大军作战,何不让王将军为主帅,两位将军为副呢!”刘祎之、袁恕己也跟着附议道。
李旦之所以用敬晖、陈子昂,留下了张仁愿和王孝杰,当然有他的考虑。
一来是洛阳已经基本稳定,武则天的势力已基本被清除完毕,留下桓彦范、张仁愿足以应对。
二来陈子昂对北疆比较熟悉,也跟着李旦经历了几场大战,所以李旦命其作为副总管前往,这样的用人自然没问题,但是陈子昂确实太过年轻,有些压不住,便让资历更老一些的敬晖为主。
但是凭心而论,王孝杰领兵确实更适合。
李旦之所以不用王孝杰,是因为李旦知道,东北是王孝杰的死地。
王孝杰也算是大唐的一代名将,历史上,他曾却任讨击契丹的清边道行军总管,身为总管的他却亲率精锐为前锋,孤军深入,中了契丹埋伏,在东峡谷坠崖而亡。
哪怕现在因为李旦的到来让历史进程发生了变化,但是李旦依然不会让王孝杰去冒险。
救兵如救火,敬晖和陈子昂领命而去,立即聚兵点将出征营州。
整个洛阳也都开始议论了起来,各种流言四起。
“草原乱了...”
“所有部族都联合起来进攻大唐...”
...
民众也有些恐慌。
只是大军走后才两日,便看到一匹快马飞奔而来。
“草原上的部落都退兵了...”传信兵边跑边喊。
洛阳城中的百姓这才放下心来。
消息是从营州传来,信的署名是曹仁师,但是可以看得出,内容出自宋之问、韦安石等之手。
刘祎之等人接到消息,一刻不敢停留,边看边往武成殿奔去。
“圣上,草原上的部落全部都从营州退走了...”刘祎之进了殿便举着信开心的禀告道。
原本在偏殿研究营州地图的李旦听闻了消息,连忙走入殿中,一把接过信件,快速看了起来。
看到韦安石一人一马一旄,勇闯虎穴劝退四十万部落大军之时,李旦长舒了一口气,开口称赞道:“韦安石舌战退敌...真乃我大唐栋梁也...朕果然没有看错他...”
这封信是出自宋之问与韦安石等人之手,他们本就是才华横溢之人,将事情写的十分详细,又十分的精彩。
李旦将信件仔细看了两遍,算是将整个事情搞了清楚。
李旦看完又将信件交给了其他几位宰辅,让他们也看看。
“草原上的部落大军都退了...这倒是令人感到意外...”李旦说道。
“是很让人意外,但是这也说明草原上各部落并不是真的一条心...我看那祚荣所做之事,就是在向大唐示好...”刘祎之分析道。
“是啊!若非又祚荣相助,韦安石倒也很难退却他们...”姚崇也注意到了信件中提及的祚荣。
他们看到的这些,李旦自然也看得出来,但是李旦并没有言语,而是一直在思考。
“祚荣示好,自然是有所图...”李旦说道。
“圣上料事如神,祚荣已经在东牟山筑壁自固,号称震国,自称震国王...还上表称臣,并且请求册封...”刘祎之说道。
这个消息也是刚刚传来,所以刘祎之连忙说了出来。
“狼子野心,一个部落也敢建国...我大唐应该出兵灭其国,不能让其得逞...”袁恕己说道。
“祚荣频频示好,而且不惜背叛整个草原也要领头退兵,其心不可谓不诚,其做法不可谓不真...所以还是应该安抚为主...”崔玄暐说道。
几位宰辅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争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