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虽然平定了两处外患,有了足够大的威望,但是并不足以撼动武则天这么多年的耕耘。
即便是李旦不顾一切的起兵,最后也将武则天打败。
但是双方也一定打的两败俱伤,或者说是“安史之乱”的提前上演。
遭殃的是普通民众,损耗的是大唐的国力。
武则天也势必从各地调兵前来对战,那么刚刚平息的安北、安西、吐蕃,就有了死灰复燃的机会。
李旦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就此化为泡影,以后再想抓住时机就难了。
李旦思虑良久,做下决定,还是先隐忍下来,不能因一时之快,陷百姓于水火。
也不能太过草率的做决定而起兵,要等到时机成熟,平稳的夺过大权。
“王长史,你今日所言之事以后就别提了。我知道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我不能那样做...”李旦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
“时机一去就没有了,王爷可要想好了...”王长史有些失落。
“放心吧!时机未到...”
看着李旦坚毅的眼神,王德真知道李旦定是有自己的打算。
“王爷英明神武,计策深远,非我所能及也,但是我还是要提醒王爷,天后任性率事,好恶不定,你要多加小心...”
李旦点头答应,让后将其悄悄送出了大营。
...
太初宫,武成殿。
武则天正在批阅奏章,作为女官的上官婉儿在一旁帮着翻阅,并将奏章分类摆放。
而韦团儿是武则天的宠婢,一般不会参与奏章的批阅,多是在一旁或是在殿外等候。
但是她们全都发现,今日的天后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的向外张望,像是在等某个人。
她们当然知道,天后等的是豫王李旦。
韦团儿也再等自己的心上郎君,早就等在殿外,向外张望。
当武则天远远的看见李旦从宫门处走来,便放下了手中的笔和奏章,一直盯着李旦,看着他一步一步的向殿内走来。
李旦的样子霸气又不失儒雅,英俊又不失威严...
她此时又想起了另外两个让她永远不会忘记的男人。
一个是自己仰望并伴随了十二年的太宗李世民,另一个则是自己陪伴了三十二年的高宗李治。
李旦则兼具了两人的气质,比李世民显得儒雅,比李治又多了一些霸气。
这个儿子越来越像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武则天看着李旦,心中想着的却是另外两个男人,神情中竟然有些恍惚。
其实,武则天的心里也充满了矛盾。
她人生的前二十六年是灰暗的,从小失去父亲,母女几人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欺负。
入了宫做了才人之后,并没有得到李世民多少的爱,还因为李世民的驾崩而入了感业寺。
要不就接受命运的安排,要不就奋起改变。
武则天选择了后者,成功的搭上了李治,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她染指权力之前,她只是不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但是她染指了权力之后,便迷恋上了权力,再也离不开权力,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掌控权力。
即便是自己的亲儿子李显带走了权力,她发现苗头不对,也立即出手将权力夺了回来。
或许只有权力能给她带来满足感、安全感。
只不过,武则天再厉害,她也只是个人,是人就有感情。
她掌控着权力同时,也渴望亲情。
她是一位执政者,但也是一位母亲。
她也像每一位母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们是人中龙凤,个中翘楚。
只是又恐惧孩子们过于强大,夺走了自己的权力。
所以他便在恐惧和期许之中不停的挣扎。
直到这个时候,她好似看到了一束光,一束让她动了放弃权力念头的光。
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武则天便又恢复了平静。
她不惜一切代价的得到权力,现在已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又怎肯把权力让出。
“儿臣参见母亲...”李旦像往常一样,进了殿便拜道。
“嗯...起身吧!”武则天压住内心的情绪,语气平和的说道。
“这一次灭了吐蕃,旦儿可谓居功至伟,为我大唐立了不世伟业...”武则天将李旦夸赞了一番。
“为母亲分忧,为大唐建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李旦回答的很正经。
“嗯...你比你哥可强太多了,他若有你一半聪慧,也不至于让我来劳神费力,来临朝称制,主持大唐这么一大摊子事情...”
“有时候想一想,真的想放开手,让你来监国,我彻底休息一番。”武则天语重心长,把自己说的很委屈似的。
李旦有些懵逼,他原本以为今日朝见,只是庆贺一番,得些赏赐就回府了。
只是没有想到武则天日怎么突然提起了三哥李显,又提及放手、让李旦监国...
“这...这是干啥?试探我?该不会要除掉我吧?这可是我老李家的传统啊!”
李旦想起了王德真的话,顿时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