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旦带着窦爱妃去见李仙宗,但是并没有见到人。
李仙宗已经随着礼部先行前往长安上宜县的梁山,为天皇李治的乾陵堪舆去了。
不知不觉时间来至五月,入了夏,天气也热了起来。
这日朝会,工部尚书苏良嗣首先上奏,乾陵已经修好,前往梁山乾陵沿途桥梁、道路也已经建好...
已经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武承嗣上奏选定的下葬吉日为八月初八...
裴炎是李治遗命的首辅宰相,算得上是顾命大臣,对李治的尊崇最深。
裴炎听闻乾陵已经完工,于是说道:“天皇驾崩日久,现乾陵已完工,还是将天皇早日安葬的好。”
百官见裴炎首倡,自然也都跟着奏请天皇灵柩早日西归安葬。
武则天并不想早日西归长安,因为她不喜欢长安的大明宫。
但满朝文武群情恳切,对李治的感情真切,武则天也知道人心不可违。
武则天点点头,深情的说道:“大家有心了,既然如此,天皇的灵柩就定于五日后西归。”
“天后圣明。”
侍中刘景先则上奏道:“天皇灵柩西归之前,还应定下参加葬礼的人员,请天后示下。”
武则天稍一犹豫,说道:“所有宗室诸王、公主驸马、文武百官、内外命妇、诸位将领...全部跟从前往,参加天皇的葬礼,以彰显天皇功德盛隆。”
“遵诏。”
只不过,武则天所点的这些人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去,从洛阳护送灵柩到长安上宜县要走上一个多月,若是遇上大雨,行程的时间还要再长。
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男人们倒还可以将就,那些养尊处优的公主郡主、内外命妇可就苦不堪言了,吃不好睡不好不说,就连上厕所都是个大难题。
但是,天皇李治的葬礼是当前大唐最重要最隆重的事情。
有武则天的诏令,不参加的话,怕是要遭殃。
所以,大唐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跟着去了长安上宜县。
有些人是不想参加,但是有些人是想参加也没有机会了。
那就是身为七大亲王之一的滕王李元婴,李渊最小的儿子,也是李唐皇室中最不成才得一个人。
这个滕王曾经在滕州、洪州、隆州等地做官,每到一地便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贪财好色、生活极为奢华,标准的纨绔子弟。
不过也为后人留下了三座宏伟壮观的滕王阁。
一座在山东滕州、一座在四川阆中,另一座便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江西南昌。
也正是因为这个滕王,邀请唐初四杰之一的大才子王勃,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绝世之作《滕王阁序》,因此而名垂青史。
上次上巳节的时候,李元婴便因病没有参加,现在已经一命呜呼了。
李元婴死了也就死了,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却给了武则天一个表现的机会。
武则天要想完全把控大唐,就必须先把宗室稳住,那就要向宗室示好。
于是,武则天下诏,追赠李元婴为司徒、冀州都督、并且让其陪葬高陵。
死了的人,给的权力荣耀再多,也是只不过是一张废纸,对武则天也没有什么影响。
武则天又命李元婴嫡长子李俢瑀继承滕王之位,为了显示自己的恩赐,特别加恩李元婴的庶长子李修琦为长乐郡王,其他的还活着的十二个儿子,不论年龄大小,皆封为公爵,做足了对皇室宗亲的礼待之姿。
试问这样的武则天,皇室宗亲能有什么怨言呢。
滕王李元婴的事情,武则天可谓解决的十分完美。
但是另一件事却让她感到十分棘手,这也是武则天现在比较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李显该怎么办?
现在大唐名义上的国君还是李显,对外声称是得了风疾,需要长期治疗,武则天只是以太后的身份帮助李显处理朝政,暂时掌管大权而已。
天皇的葬礼,这么重要的事情,李显身为国君加儿子,若是不参加,那是说不过去的。
李显若是露面了,那就证明李显的风疾好了,或者是圣体有了好转。
如此一来,武则天理应还政与李显。
不然的话,悠悠众口、汹汹民意,武则天也很难摆平。
武则天费尽心机夺来的大权,这才刚坐稳俩月,就要还政与李显,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黎民百姓不知道李显被囚的事情,但是满朝文武可都个个心里清楚。
明面上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暗地里,这些人可都盯着武则天,看她到底该如何处理此事呢?
李旦这几日也在盯着此事,看看武则天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
为了给武则天来点压力,李旦自然也没有闲着。
他要借着安葬这件事将裴炎和武则天间的关系挑拨一下。
但是他又不能直接去会见裴炎,当心流言蜚语。
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偶遇,说上几句话倒是可以。
这日李旦在各大衙门之间转悠,等着偶遇裴炎。
果不其然,遇到了裴炎出门。
“豫王殿下为何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