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什么样的建筑显得有威严,而且还是这个时代能够建造的,那么罗冲首选的肯定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就像宫殿那样房檐翘起的样子。
至于别的,石砌城堡肯定是要不得,不是说不够结实和威严,而是建造起来太费劲,远没有木结构来的快速方便,如果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甚至连一根钉子都不需要,直接像搭积木一样就可以建起一座座高楼。
所以综上所述,罗冲很快确定下来目标建筑的形状,直接盖一栋‘凸’字形的木结构裙楼,裙楼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看起来就像是穿裙子一样,也就是说从下到上逐渐缩小,形成一层一层翘起的飞檐,就像多层的蛋糕那样。
大楼的平面形状为一个倒立的‘凸’字,主要由后面长方形的办公楼和前面小一点儿的接待大厅组成,大厅就是凸出的那一部分,大厅门口的左右各立一尊石雕大象,看起来显得威严一点,因为暂时没有发现狮子这种东西,所以罗冲觉得还是放两个族人都认识的大象为好。
除此之外,罗冲准备在大门口的正前方再放一个青铜鼎,鼎身为正八边形,四足双耳,然后把关于罗冲那个预言的八幅画弄上去,这样也可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有助于提高罗冲的威望,对于那些新人来说能起到宣传作用。
最后就是在凸出的大厅两侧各建一个塔楼,占地用不着太大,按照简单的四角塔建造就可以,高度和后面的大楼齐平,然后在中间的高度架设两座天桥和后面的大楼连接在一起,这样看起来也比较有特色。
两座塔楼分别为一座钟楼,一座鼓楼,用途就是字面意思,专门报时用的,早晨到点敲钟起床,晚上敲鼓关门宵禁,为了节省材料,罗冲也没打算弄一座寺院的那种大钟,直径一米的就行,能省点是点,剩下的青铜他可是还打算拿来铸钱的。
这样一来,整个衙门就由一座办公楼,一个民事接待大厅,两座塔楼,两个大象雕塑,一个八面铜鼎组成。
再往前就是旗台和广场了,然后两个侧前方是四栋教学楼,共同组成汉阳郡的政治文化中心,果然,政府和学校都是挨着的......真,政治文化中心。
当然目前来说作为一个郡的管理单位可能有点小,但是以目前的规模也没办法弄太大,想要扩建也不是不可以,等以后人多了可以直接把现在的汉阳城变成内城,然后再向外扩建。
城郭,城郭,有城当然有郭啊,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目前外面没有郭还不是因为人少的缘故。
把汉阳城作为郡一级的行政单位之后,罗冲准备在几年之内,在周围划出县级行政单位,北边目标4000人口的缚马关就是第一个县,之后就是托孤岭南边的那块平地,也就是当初埋伏火部落的战场。
那里靠近森林,不缺建设用的木材和燃料,周围又有大面积平地可以用来耕种,虽然水源远了点,但是汉部落有了可以在旱地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这些作物,完全可以不那么依靠河流,日常吃水直接打井就好,当然了,想要引水过来也不是不行,如果人工河挖的不太大的话,从小河的下游到托孤岭也就是两天左右的步行路程,挖个水渠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不是还有炸药吗。
而且在托孤岭下面摆上一个县城也有好处,这样就能把盐矿包夹在汉阳城和托孤岭之间,使其纳入帝国的领土之内,不管是开采还是控制,对汉部落来说都很有利。
托孤岭和缚马关建设完成之后,可以继续向西南发展,在曾经的编部落和蛇部落居住地周边找一个靠近水源的地方设立县城,这样就可以把那几千亩麻田,还有大量的野生药材纳入汉阳郡的管辖范围。
如此一来,整个汉阳郡就最少下辖四个县城了,缚马关,托孤岭,原蛇部落居住地,还有现在的汉阳城,整个郡以河流为界,西岸的大部分土地都将纳入汉阳郡的管辖范围。
另外小河东岸也可以另设一郡,首先在原来栗部落的居住地就可以设立县城,那里光是桐油和板栗这两大资源就值得好好开发,设立一个县城也好把这个资源点占下来,而且靠近河流,种田没什么问题,水运交通也很方便,是个适合生存的好地方。
再有就是汉阳城的正东方,曾经的黑鼠部落和汉部落中间的那个位置,也可以设立一个县城,主要以农耕和木材为主。
这个地方也很好,北面背靠暗黑森林,那里的黑铁树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罗冲已经发现了黑铁木的许多特性,比如木质坚固耐腐蚀,而且还很耐烧,做成木炭的燃烧效率比别的木头都要高,所以守着这片森林,不管是拿来做家具、建材、木地板,还是烧炭卖炭,都是一个不错的收入。
而且这个地方南边就是曾经的栗部落,西面又紧挨着小河,与汉阳城只有一河之遥,正好处在汉阳郡和目前的新城中间,可以说是个重要的交通线,两地往来的运输队绝不会少,光是发展服务业都是一个大进项,根本不愁发展不起来。
咳,当然不是那种特殊服务,而是酒楼、饭馆、客栈一类的补给休息场所,也可以干一个马车行,铁匠铺,换个马掌啊,租借车辆什么的,只要有脑子,不愁没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