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了,开门了......”
在朱平安听肥头大耳官员讲扇子中的道道的时候,严府的侧门开了,开始接受投帖拜见了,排队的人一阵兴奋。
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外省的官员,他昨天到的京城,没排上队,住在了附近的客栈,今儿早夜禁刚结束,就第一时间过来排队了。
明朝行政区也称省的,大明行政区域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两京指的是顺天府(即北直隶)和应天(即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有些人把直隶区也称为省,大明15省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
汗水和回报总是成正比。
正是因为这位外省官员在夜禁刚结束就赶来恭候,所以他今天排在了第一位。
严府的侧门打开了,走出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上好的管事式样服饰,一副饭吃包了人还没睡醒的样子,手里拿着根牙签剔着牙,一晃一晃的走了出来。
这人很有特点,过目不忘,走路四十五度望着天,不拿正眼看人,保证人见过之后就不会忘。
“鹤年先生?!”
“真的是鹤年先生啊!”
“没想到今天是鹤年先生亲自出面......”
“鹤年先生真是没有一点架子啊,亲自出面为我等办理投拜事宜,真是三生有幸啊。”
看到此人出门,门外的人都轰动了,跟二十一世纪狂热的追星族一样,一个个激动的跟见了偶像似的,远远的就伸着手躬着身向他说些吹捧的话。
这货就是严府的大官家,那个“生财”有道的严年?
朱平安饶头兴致的看着这位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大管家,微微扯了扯嘴角。
真是宰相门前三品官,一个管家都敢称“先生”?!古代的“先生”可不像现代的“先生”这样男人都能叫。先生者,先于我生,先于我闻道也。在古代只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前辈才有资格称“先生”,这是对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的尊称。
“久仰鹤年先生大名,无缘得见,今日一见,鹤年先生果然器宇不凡,能睹鹤年先生风采,实乃在下平生之幸啊。”
排在第一位的外省官员看到严年出门,立马一撩官服袖子露出手里的折扇,第一时间迎了上去,躬着腰跟见了长官一样,嘴里面说着恭维的话。
这话真油腻......
朱平安在后面听着都有点起鸡皮疙瘩,从后面看这官员身着青色官服,官服朴子上绣的是白鹇图案,说明这官员是个五品官。一个五品官,在一个没有任何品级的管家面前,竟然讨好到谄媚的地步了。
严年一开始还有些爱答不理的,不过当瞥见官员手里的扇子的时候,严年高冷的表情有了消融的迹象,扯了扯嘴应付了句“客气,客气......”。
很快,在官员熟练而又隐蔽的将手里的数张银票塞到严年手里后,两人就跟老朋友见面一样,亲热多了。
官员顺利通过,由严府下人引着进了严府,恭候严阁老召见。
排在第二位的人,也是有备而来,带着扇子,备着厚礼,也是顺利通过。
第三人也是顺利通过。
基本上,来这的人都是有备而来,规矩啊道道啊什么的都门清,通过率很高。
没一会就轮到了朱平安。
“见过鹤年先生。”朱平安上前,微微拱了拱手,然后递上了拜帖。
客气
但不恭卑。
跟前面那几位几乎跪舔的姿态,差别太多了。
嗯?
半眯着眼的严年闻言,动了一下眼皮,瞥了眼朱平安,上下扫了一眼……
没有扇子!
还这么没有礼数!
严年被前面几人融化了的表情,又冷了起来,要知道自打他当了这严府的大管家以来,除了老爷公子,还没有几个人见了他不恭恭敬敬的捧着呢。
哪来的
不会来事
这种没礼数的可不能惯着。
严年拉下了脸,没有吊朱平安,越过朱平安看到了朱平安后面的肥头大耳官员,看到了他手里的扇子。
于是,严年眯了眯眼睛对肥头大耳的官员说,“你先来吧,昨儿好像就瞅见你排队了。”
肥头大耳的官员喜出望外,沾沾自喜的看了朱平安一眼,然后一屁股将朱平安挤到了后面,恭着腰凑到了严年跟前,一张肥脸笑的跟朵花儿一样,“鹤年先生,见着您真是太荣幸了……”
这才是有礼数的嘛。
严年对胖子官员的识趣很满意。
胖子官员表情很丰富,说过第一句话后,肥脸就堆上了关心、心痛的表情,特真诚,“这些天,您真是太忙了,看您那那么辛苦,下官昨儿都不忍心打搅。没想到,今天又是您不辞辛苦的办理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