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青山绿水的,还有黑压压的人头。
书院座落在半山腰,依山傍水,但是在山脚下也设了山门,从山脚下的山门到半山腰的书院正大门,这段路程只能步行。
黎小刀和裴芝奇便在这山门口下的马车。
幸好南方的山都不是高大巍峨型的,从山脚到半山腰也没有多远的路。
从这山门往上望去,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散布着相当数量的人群,与黎小刀设想的“僻静之地”不太一样。
从山门往下望去,却是一条大青溪柔和地绕过青山,向远处流去。
大青溪上跨着一座白色的石桥,将书院的山门和外界联系起来。
黎小刀和裴芝奇刚刚也是乘着马车,经过了这座石桥,才到了山门口。
山门口还有不断赶来的读书人,有的乘马车,有的步行,还有骑驴骑马骑骡子的,什么法儿来的都有。
这些读书人有的看似已近中年,有的年轻,有的甚至是父母陪同来的小孩子,脸上还带着稚嫩之气。
他们有的背着箱笼,有的提着书箱,有的背着包袱,到了山门之后,抬起头望一望两侧的楹联和匾额,接着便有的三两成群,有的单独一个人,开始往上爬山,加入通往山腰长长的行人队伍。
黎小刀看了这人群,愣愣地问裴芝奇:“相公……啊不是,裴兄,你说,这个书院这次招募多少学生来着?”
裴芝奇答道:“十到二十名左右吧。”
黎小刀又说道:“可我看这人群,少说也有两三百人哪?不是说读书人很少吗?”
裴芝奇笑道:“因为书院出过一位状元,好几位进士,举人更多,所以像我们这般赶了几百里路远道而来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个书院的学生遍布全省,有这些人数来参加入学考也属正常。”
接着两人也像其他人一样,先抬头看了看山门两侧的楹联和门顶的匾额。
全是繁体字,还不是楷体,都是行书,不是很好认的那种。
裴芝奇笑着对娘子说:“娘子……黎兄学字有一段时间了,试试这些字可否认识?”
黎小刀有些害羞地笑笑:“裴兄这是要考校我一番。也罢,看我将这些字一个个读来!”
书生打扮的黎小刀手背后仰起头,有模有样地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出来:“上联:提笔敢批东南西北五湖四海天下事;下联:低头且享春夏秋冬五谷四味当家食;横批,呃不是,匾额:百川聚贤。”
裴芝奇微笑着点点头:“不错,每个字都是正确的。”
黎小刀心里头高兴极了。
“相……这口是真难改”,黎小刀无奈道:“裴兄,咱们也上山吧!不要耽搁太久了。”
“好”,裴芝奇应道。
两人便说说笑笑加入爬山的大队伍,也上山了。
*
黎小刀估摸着走了半个小时的样子,走到了半山腰书院的正大门。
到了正大门,她感觉这黑压压的人群似乎更庞大了些,往下一望,后面还有淅淅零零的人群往山上走。
前面一大堆人挤在一起,吵吵嚷嚷又不进门,黎小刀和裴芝奇心中疑惑。
“我们去前面看看?”黎小刀指指前面的方向说道。
裴芝奇点点头,两个人便开始往前面挤着走。
“不好意思……让一让……”裴芝奇在前面一边往前走一边念着,身后牵着娘子的手,费了千辛万苦才和娘子一起穿过厚厚的人墙,挤到书院大门口。
到了门口一看,书院正大门和两侧的小门都大开着,空荡荡没有人,看起来畅通无阻,却在正门中央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门口围着的书生们都对着这个牌子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门敞开着,明明能进,怎么又写个此路不通?”
“对呀,不知道这究竟是何意呀?”
“刚才有几个胆大的没理会这牌子直接走进去了,也不知结果如何,会不会被赶下山?”
“不好说……这个险不值得冒吧……我可是花了八百文的路费到了这里……万一连试都没考就被赶回去也未免太冤了!”
“这应该是打的什么机锋吧……小生愚钝,有没有哪位仁兄能赐教的?”
“什么机锋,我看倒有些故弄玄虚之意!”
“就是!”
……
时间渐渐过去,有些人开始不顾门口立的牌子直接走了进去,有些人向左走,有些人向右走,更多的人则仍旧站在原地,议论纷纷却不知所措。
黎小刀看了这个场景,想起来她之前好像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话。
她轻轻拍了拍还在沉思的相公,然后拉着他向左走,走出人群之后,小声说道:“裴兄,这会不会就是这次的考题呀?我好像记得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这样的话,大意是弯曲的反而是笔直的之类……”
她记不起原文,只记得模模糊糊看过类似的话。
裴芝奇听完娘子说的,沉思之后念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黎小刀拍手道:“对对对,就是这个!这门口立个牌子是不是已经在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