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恐怕只有官府外面张贴的告示和道士们做法的符纸。
至于可以记录文字的绢帛更是贵重,平民大约也只买得起竹简制成的书卷。
纸张稀有,书籍更是稀有,士族名门大多有自己的藏书,每本书卷皆是手抄,而且由历代家族里的有才有德之人批注做解,家中子弟蒙学读书时,光是家中藏书就足够他们使用了。
所以家中善《易》的,家中子弟就世代善《易》,善《礼》的,家学必定代代善《礼》。
如果想要兼读百家之言,就要去交好的人家里去,借别人家的书做比较,但凡交情不好的,根本不会借出家中藏书,连看都不会给看一眼。
士族垄断书籍的所有权,便是垄断知识的流向,寻常寒生连借书抄阅都不得,更别说得到一本。
天子之所以建立“五馆”教授《五经》,便是想要让寒生也有可以不通过士族高门而得到知识的路径。五馆都有藏书楼可供学子借阅,即便学不到什么,能从学馆里抄到圣贤经卷,也算是将这些圣贤之言流向了民间。
可对于士族们来说,五馆里可以共享的资源,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就连马文才随意放在书架上的书卷,他都有许多连听都未曾听过。
他甚至还看见了一本前朝大儒伏老的《丧服集解》手迹。
如今梁山伯一脸感慨,便是因为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曾经求之不得、思之欲狂,直到入学馆读书才看到的经卷,如今却像是普通的摆设品一样堆满了这些士族子弟的书架,好像随便什么人都能任意读取,根本不值一提。
世人常道“天道酬勤”,可即便他们更加努力,有时候起点差的太多,是如何努力也追不上的。
除非上位者“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才能享有同样的机会。
看着“寄人篱下”却难掩一身傲气的傅歧,再看着不知出于何等目的,明显对自己带着“折节下交”之心的马文才,梁山伯心中微微一叹。
多少寒门学子,一辈子也得不来一个“方便之门”,从此只能蝇营狗苟,或是连蝇营狗苟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泯然与众人也。
文明先生总是说他运气太坏,可和与他们相比,自己实在是幸运的多了,至少他等到了上位者看到下面的一天。
只有小孩子才会计较游戏规则公不公平,而聪明人应当利用一切资源和勤奋,努力获得胜利。
在那之前,那可怜的的自尊心或无谓的骄傲,实在是不值一提。
像傅歧一样骄傲多么容易,只要挺直腰板就行了。
可总要有什么能撑的住腰吧?
梁山伯从书架上收回余光,转身笑着回应身后的“师弟”。
“那就多谢文才兄了。”